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48篇
科学研究   5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9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2.
唐代体育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人们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为我们描绘了波澜壮阔的体育场面,生动传神的体育人物形象,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唐代体育生活画面,体现了大唐民族高涨的体育热情,高超的体育技巧和激昂奋进的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3.
宋代以来,人们对欧阳修与王安石第一次会面之赠答诗歌出现误读,认为王氏的答诗表达了对欧的不满。此谬说初见于叶梦得,李壁注王诗时采此说,从而贻误久远。以文本细读和还原历史语境的方式解读二人赠答诗,于前人之说予以辨正:一是欧阳修赠诗之"吏部"必是指韩愈;二是王安石的答诗决没有抱怨之意。欧诗委婉传达出欲培养王氏为文坛接班人之意,而王之答诗则谦虚表示难担重任。  相似文献   
4.
诗与隐喻     
诗的语言多是隐喻语言,因此,对诗而言,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诗的特性和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诗歌在抒情方式和情感表现上具有鲜明的对比性特点,即语言学意义上的表层遣词造句的对比,情感期待上主体愿望舒心适意之情和客观作品生成上悲苦幽怨之情的对比以及抒情风格上淡泊与深沉的对比,这与柳宗元独特的思想性格、人生经历以及贬谪期的自然人文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西南联大学生诗人袁可嘉提出“新诗现代化”、“新的综合传统”、“新诗戏剧化”的主张,同时学生诗人王佐良把诗友穆旦介绍给世界,他们以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新诗创作实际,概括出自己的诗学理论,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的研究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主要是T.S.艾略特的“有机综合论”、“艺术转化论”等理论和W.H.奥登的机智、反讽等才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适的白话诗歌理论及“诗体大解放”的主张,立足于平民大众的审美心理与欣赏习惯,使诗歌从“庙堂”走向民间,体现了可贵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否比传统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育界对此存在不同看法。对6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不同教学条件下的古诗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发现:1.相对于文本呈现方式,动画呈现方式可以使低语文阅读能力组的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无论是高阅读能力组还是低阅读能力组,动画呈现方式都比文本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而且这种效应对低阅读能力的学生更为显著;3.不同呈现方式对古诗含义理解和写作方式把握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鲁迅高度赞誉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这一评价并非苟同于当时诗坛的公议,而是较多地基于鲁迅个人的诗歌理念和欣赏趣味。冯至早期的抒情诗尤其是爱情诗,其中往往纠缠着挥之不去的寂寞情怀和压抑苦闷的心理体验,回荡着反复缠绵的苦恼诉求以及历经挫折后却执着追求的悲剧精神;冯至诗作中那真挚浓郁的抒情,幽婉、蕴藉的诗风,彷徨、悲凉的人生体味等,在诸多方面与鲁迅的诗歌理念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契合;其深沉的意蕴也深深引起鲁迅的心理悸动和情感共鸣。在形式上,冯至的诗音节和谐,旋律优美,对仗工整,不拘谨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鲁迅对诗歌文体特征的艺术要求。当然,鲁迅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冯至给予如此高的赞誉,还与他一以贯之的爱护青年、提携新锐那博大无私的爱分不开,也与他对创造社与新月社的不满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词于唐五代的初期发展中,一方面有意识地与诗体偏离而向着绮艳情的一格彰立。但同时道教文化的浸润又使词具有了洗静明练的特质。本文拟对浸渍词初期发展的道家文化作一下探讨并试图分析其滋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