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138篇
科学研究   10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语言的评价意义是功能语法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主观意义,其在音系层面、词汇层面,和语法层面上主要分别体现在非标记的重读和调式、词语的选择,和句法的使用上。本文拟从英语的音系、词语和句法三个层面来分析英语语言的评价意义的内涵和本质。  相似文献   
162.
辞书漏收“多”、“怕”、“撺”义项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所收词"多"、"怕"、"撺"的义项多有遗漏,仅就宋、金、元、明、清戏曲作品中取例加以补释。  相似文献   
163.
语法隐喻在英文诗歌中的衔接作用,主要体现在句式重组、语义关联、过程转换方面的语篇衔接性,文本输入和输出的心理模式能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4.
孙爱敏 《考试周刊》2007,(29):53-54
对衔接手段的讨论常见于语篇分析和语用学的研究中。衔接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一些自然话语中人们依然可以有意识的使用衔接手段使话语的关联性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改变交际双方谈话的方向,乃至关系,主动的可以转为被动,被动的可以转为主动。了解衔接的重要作用可以提高人们的话语理解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5.
英语构词模式主要有在词干词前后加词缀派生、转化、语义转换及复合构词法等几种构词模式。通过对英语构词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英语句义的表达,增强理解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6.
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认识和把握, 在理解原文和生成译文的过程中, 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 通过对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在2006 年英语专业八级汉译英部分答题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衔接手段在翻译中的使用情况, 并就此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7.
根据语言标记理论,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句型包括无标记句型和标记句型。无标记句型的语序符合语言普遍性结构,而标记句型的语序与语言普遍性结构不一致。虽然标记句型在语篇中出现的频率不如无标记句型那么高,然而它们在语篇中具有衔接、对比、强化信息焦点或创造优美音韵旋律的功能。人们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够根据题旨、语境或韵律等因素在特定语境中使用标记句型,不仅可以使语篇的句型结构多样化,而且能够提高语言感染力,增强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68.
先秦时期,商贾词汇系统主要由以“商”和“贾”为主的两大“同语素词语族”组成,它们分别与先秦商贾语义系统的12个义位相对应。词符化过程中由于“二次分类”、理据凸显及类推等种种原因形成了两个系统既相对应又相交叉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9.
汉语词汇学界研究确定构成词汇的语言成分问题经历了差不多百年的历史。50年代前,人们多从字、语法、词汇角度认识和研究词;50年代后,随着词汇系统和词汇单位观念的形成,人们开始对从词汇系统构成要素的角度认识词和固定词组,随后又提出了词汇单位是词汇系统直接构成成分基本原则,少数学具有了语言层面的意识,认识接近于问题的实质。事实上,坚持语言层面和词汇系统的观点,是确定词汇成分的两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0.
自1935年Lewin提出群体动力学概念以来,使群体动力问题受到了心理学家的普遍重视,运动队凝聚力日益成为运动心理学界的研究焦点。通过对体育运动中群体凝聚力的概念、测量方法及相关研究的概括和评述,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