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4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教育   10355篇
科学研究   730篇
各国文化   70篇
体育   958篇
综合类   800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3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724篇
  2013年   1445篇
  2012年   1008篇
  2011年   1020篇
  2010年   834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930篇
  2006年   924篇
  2005年   693篇
  2004年   680篇
  2003年   582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51.
我国课程的改革,挑战与契机并存,课程观的更新又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用什么样的课程观来指导课程设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引入“生命”,“和谐”等理念,以生态课程观的发源,发展为切入点,对生态课程观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2.
如今人们忙于建构全球伦理, 却不去拷问它源于何处和其价值义理归趣。本文从普遍的源起出发, 认为普遍性就蕴育着理性主义。而全球伦理萌发于理想与制度理性的内在紧张关系, 为了摆脱制度理性给社会带来的暴力和禁锢, 人们寻找离政治意识形态较远,而对人性又比较亲和的伦理问题, 作为解决它们内在紧张之路向。因此, 全球伦理之起点是对制度理性所设制的专制主义不满, 把制度理性可表述的框架放大, 为制度理性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观之, 全球伦理之萌生, 既是制度理性自发性进化结果, 又是普遍主义理想与制度理性关系筹划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3.
Laurence Tamatea 《Compare》2006,36(2):213-228
The paper presents findings from a research project undertaken at the Taman Rama Gandhi School in Bali during the first anniversary week of the Bali Bombings in 2003. It explores the school's response to four key components of Gandhi's model of Basic Education (Nai Talim) and shows that the claimed curriculum is framed by two contradictory discourses: a globalisation from above discourse and a Gandhian discourse of tolerance and peace, more consistent with a globalisation from below discourse. The argument is made that the curriculum's commitment to the neo‐liberal capitalist values of the globalisation form above discourse may ultimately thwart the emphasis upon peace and tolerance in the discourse from below.  相似文献   
154.
如果把“真理是有用的”这句话理解为:真理是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的认识,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的认识就是真理,即“有用就是真理”。其实,生活中人们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邓小平理论是“管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猫论”、摸着石头过河、三个是否有利于,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注重动机的正误,转变到侧重于效果的优劣,为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作了理论上的铺垫。中外实用思想的发展历程说明: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生活离不开实用。实用是东西方不同世界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55.
Eight professional counselors who routinely role‐play as clients in 1 counselor education program participated in a focus group investigating their portrayal experience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which resulted in 3 superordinate themes: missions,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repercussions. Findings reinforce instruction of idiographic and person‐centered care in counselo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children’s experiences of the natural world and pastoral education. Based on a research design developed whilst undertaking a 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education (EdD), and grounded i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hildren’s rights,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creative uncertainties of collaboratively researching children’s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with nature.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ways in which the research design supports a pastoral care agenda, whilst encouraging the emergence of ‘creative artefacts’, alongsid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encounters with the natural world, might be deemed pastorally minded in its own right. The children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 then draw the paper to a close, sharing what their involvement in the project has meant to them. Images and excerpts of children’s own creative reflections are offered as illustration of the powerful confluence of the Creative and the Pastoral.  相似文献   
157.
莫言深受民间文化形态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自己小说之源。他的小说以民间话语叙述“藏污纳垢”的民间社会生活,高扬原始生命强力,自由自在的个性生命。这种民间文化精神的精华对现代人现代精神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8.
对指数场合下定时截尾竞争失效产品步加试验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优化设计的方案。推广了D.S.Bai,Y.R.Chun(1991)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9.
邓小平科教兴国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教理论,毛泽东科教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无疑,这一理论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文新课程已不是作为技术性语言训练的工具而是作为文化主体而存在,它承担的是文化建构的使命。这就要求语文新课程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性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运行模式,树立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即建构语文新课程的生命形态--一种价值取向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过程模式--一种文化过程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超越品质--一种文化反思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