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6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教育   10365篇
科学研究   732篇
各国文化   70篇
体育   958篇
综合类   800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3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724篇
  2013年   1445篇
  2012年   1008篇
  2011年   1020篇
  2010年   834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930篇
  2006年   924篇
  2005年   693篇
  2004年   680篇
  2003年   582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选取石河子高校194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考察了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专业特点、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及城乡类型差异。结果表明:石河子大学,理科生在学业满意度上比文科生高;男生在学业满意度平均数上高于女生;城市学生友谊满意度和学校满意度均比农村学生要高。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环境满意度平均数最低;男生在学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的平均数均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92.
唐寅和苏曼殊两人在家庭背景、生活态度和人生旨趣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他们诗歌创作在内容和手法方面也颇具异曲同工之妙,虽身处不同时代他们却不约而同的以类似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息及其个人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193.
针对石家庄市居民休闲度假的新需求,在分析石家庄市郊自然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环城旅游休闲带综合开发"设想:遵循规划先行、注重生态、形成规模的原则,突出崇高美、幽美、贴近自然、文化点缀的审美风格,进行各具特色的区域开发。  相似文献   
194.
共产主义国家特征可以归结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以及被它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没有政府指挥的市场经济"、"只有一个主权和一个世界政府的全球国家"和"宪政民主"。"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没有政府指挥的市场经济"意味着共产主义国家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每个人的物质需要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因而实现自己创造性潜能的劳动可能成为每个人的生活第一需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意味着共产主义国家消除了阶级与剥削,因而使国家的实然目的与应然目的完全一致:为每个人谋利益。"只有一个主权和一个世界政府的全球国家"意味着共产主义国家消除了战争和常备军,实现了世界大同;"宪政民主"意味着完全符合公正与人道以及平等和自由制度道德的理想国家之实现。  相似文献   
195.
生活德育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的人性教育,是通过维护生存并超越生存的一种自主性教育。生产劳动不仅是维护生存的根本途径,而且也是实现超越生存的根本方式。因而它是对接人与现实世界的唯一通道,也是人成其为人的必由之路。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回归德育的基础性地位,并搭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社会平台,从而使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反思自我,并在这一历程中接受生活德育。  相似文献   
196.
陈基是元末重要文人,但其生平历来缺乏详细考辨,一般都沿袭尤义《陈基传》中的说法。实际上《陈基传》所漏事迹颇多,又多有不确之处。从现存材料可知,陈基的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年少求学,三游大都,吴中授馆,出仕张士诚和入明余生。陈基曾三次北上游谒、早就寓吴结交名士、授馆期间与出使江浙的朝臣往来、在张士诚接受元廷招安前就已投靠、在从征淮安过程中方提升左右司郎中等,这些事迹均可补充和纠正《陈基传》的缺谬。  相似文献   
197.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在某中等发达城市的四所学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440名小学生、500名初中生、500名高中生共1 440人对其学校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中小学生生活满意度成负偏态分布,整体水平较高;(2)学业成绩依然是影响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在学校普遍缺乏自我展示的机会;自由度较低;(3)中小学生的校内人际关系自我评价较高,但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影响呈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8.
《良友》画报,作为近代上海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不仅是上海现代生活的倡导者和都市图象的构建者,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生活的记录和呈现者。通过对《良友》画报关于女性问题的广告和内容研究,阐释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上海女性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9.
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different organisations offer various forest education programmes within Germany, specific information (i.e., sectoral and programme content and provision at a state level) is lacking. This study used a survey of all 61 forest education organisations (43 respondents) in the state of North Rhine‐Westphalia, Germany, to evaluate its forest education sector,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he organisations, demand for its services, forest educational programmes and framework conditions. Input from expert interviews was also used to develop recommendations.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especially with children as the main target group, many non‐formal programmes are offered to support the form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ector and to promote leisure activities in the forest. Yet, despite a high demand for forest education, low personnel resources restrict the number of visits and activities, principally owing to limited financial resource. We also discuss the provision of innovative new educational programmes an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combined with increased quality management, that could be beneficial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ector in NRW.  相似文献   
200.
This paper draws on data from a research project that was funded by the UK's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The project focu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disabled students in one English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nd a key feature of the project was to attempt to access the perspectives of ‘non‐declaring’ disabled students.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experiences of one of the ‘non‐declaring’ respondents, Anna, a postgraduate student. In the UK, some students declare their disabled status on entry to 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some do so once at the institution and some never let the institution know of their impairment. It is the perspectives of this latter group that are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access. Anna's experiences as a postgraduate student provide some insight into what may affect decisions about declaration of impairment. Drawing on a social‐rel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disability,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her decision not to ‘declare’ and the consequent effect on her experi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