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96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教育   16453篇
科学研究   239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795篇
综合类   1265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20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460篇
  2020年   530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602篇
  2014年   1735篇
  2013年   1464篇
  2012年   2208篇
  2011年   2265篇
  2010年   1506篇
  2009年   1360篇
  2008年   1655篇
  2007年   1846篇
  2006年   1644篇
  2005年   1277篇
  2004年   1078篇
  2003年   827篇
  2002年   642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Environmental policy increasingly resorts to market-based instruments in order to meet sustainability objectives. The ‘carbon market’ instituted by the European Emissions Trading directive from 2003 is a canonical example, which has been described, and critiqued, as a delegation of policy objectives to market exchange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complex ways in which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policy objective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markets are intertwined, focusing on two other examples of Europea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e first one is the Integrated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irective from 1996, which defined the ‘best available techniques’ to curb emissions in air, water and soil. The second one is the 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 from 2009, which introduced criteria for the definition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biofue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two directives, we identify a central concern for the coexistence of various objects, and various initiatives undertaken by European institutions, member states and private actors. We use the notion of coexistence to describe a Europe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ing that is inherently hybrid, and cannot be reduced to a mere delegation of policy objectives to the market, or a legal constraint imposed on all European actors. It grounds its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economic rationalit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across public and private actors, and on the ability to ‘keep thing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local variabilities.  相似文献   
172.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要使依法治国有效地进行,一是国有“良法”;二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环境。我们的要不断提升政治主体素质,改革不适应法治环境的政治体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规范政府行为,从而推动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3.
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举结构是一种颇具汉语语法特色的语法结构。根据“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对对举结构进行了界定,又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分类,并重点探讨了对举结构的成句功能、语义功能,说明了对举结构的研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4.
本文针对我院的专业建设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对专业建设的紧迫性、专业建设的困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措施,并提出专业建设应处理好相应的关系,总结出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5.
为迎接省教育厅对我院进行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学院认真贯彻“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的二十字评估方针 ,利用一年多的时间 ,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评建工作。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为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东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6.
以"生利"为出发点的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利”主义理论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师教育理论,它对开展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教师的现状与问题,依据“生利”原理提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及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等加强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7.
本探讨了当今教育喀革的进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就实变函数论的定位讨论其课程建设改革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8.
自"文革"后期始,华中工学院在以朱九思为首的学校党委领导下,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脱产补课;狠抓师资队伍的扩大与结构改造;狠抓骨干教师的培养;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全面关心教师的生活。这些措施,为华中工学院由一所纯工科大学发展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并迅速在国内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9.
由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的形势,强调高等教育要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劳动者。提出把大学本科教育主要定位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而不是高级研究人才的培养,避免高等教育脱离国家人才需求的现实,浪费大量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80.
用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与"统筹兼顾"发展观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