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4735篇
科学研究   2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70篇
综合类   27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教师不是任何教学价值的附属物,不是既定教学价值的分享者和发现者,而应是教学价值的创造者和实现者。当前,教学的价值自发主要表现为教学的价值游移、价值错位和价值虚无。多元教学价值的时代,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价值立场、增强教学价值的自信、积极推动教学的价值创造,从而铸造自己的人格,形成自由的个性,将教学提升到崇高的道德水准上,展现教师应有的德性之光。  相似文献   
22.
生态型人工自然——和谐社会的人工自然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与人类社会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人工自然自身特性及外部原因,造成了其异化的不良后果。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克服人工自然其异化后果,应该发展生态型人工自然,并从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对其发展提供保障,惟此才能促进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  相似文献   
23.
水体腐殖质危害及去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中腐殖质是消毒过程中产生三氯甲烷类(THMs)物质的前体,其中腐植酸和富里酸又是水体腐殖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水体腐殖质的形成与基本性质,分析了由其引起的危害,并结合国内外目前对水体腐殖质去除的研究现状,评述了水体腐殖质的主要去除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4.
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进行知识创新和为知识创新服务的重要场所,但时下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却受到了制度属性因素、政策栓塞因素、管理方式因素等的限制,没有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要实现具有现代特色的开放,需注意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诸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5.
惩戒是对具有特别身份关系的人所作的非难性裁罚。惩戒主要有社会罚、行政罚、纪律处置措施等不同种类。在大陆法系典型国家,公立高校被定位为公营造物或公法人,其对学生的惩戒因而被定性为特别权力关系下的纪律处置措施。在我国,教育法立法将高校定位为社会主体。司法实践中据此将"处分"这一高校教育惩戒之典型形态定性为法规范授权高校行使的行政罚。但行政罚的定性,无法解释开除学籍以外之"处分"的行政不可诉性,同时也无法明确"处分"以外之其他教育惩戒的性质。立足于管办评分离的改革目标,高校在法人化基础上应作类社团化的主体塑造。高校教育惩戒宜定性为社会罚,并以高校自主性规范为主导实现法治化。国家则通过严重惩戒的介入性立法、不当惩戒的立法禁止等方式对高校的教育惩戒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26.
科学教育强调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是因为科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凸显了将科学看作了解世界的方式在认识论上的重要性。出于个体认识论的需要、科学研究的认识论特征以及科学外行与科学家在认知劳力上的区分,科学教育的目标转向受教育个体未来的社会行动,应培育学生建立对科学的信任和维护科学的认识论权威。为实现这种目标,科学教育应从理解科学的本质转向理解真实的科学实践的本质,在科学教育中呈现真实的而非理想化的科学实践,采纳基于科学哲学模型和理论的实用主义进路。科学哲学对科学实践的新近研究,虽然可以提供理论基础,但应该与科学教育进行建设性对话,更加关注非科学家理解科学的模式,将哲学模型转化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需要、符合教学情境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7.
与时俱进的民族区域自治孕育了国家的统一、繁荣与稳定。我国实践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一体多元性。所谓“一体”就是指统一于一个国家,统一于党的领导即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所谓“多元”就是指民族区域自治具有权力分配性、参与性、合理性、认同性。一体多元性是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本质概括,也是对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8.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基本命题.在汉代,这一命题被下降为身体与世界的同构关系.首先,按照汉代的元气自然论,人体与自然均被视为“气“的凝结物,所以双方是同质的;其次,自然像人一样有自我完成的身体,所以双方是同体的;再次,身体性的自然是生命、情感、意志化的自然,所以双方是相动相感的.据此,汉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起于人对自然的身体想象,终于天与人的互感和互动.现代意义上的“自然人化“,在此表现为自然的身体化;“人的自然化“则表现为人以身体为范式建构对象世界.  相似文献   
29.
本文择取了教育哲学的四个主题,结合当今教育世界中所存在的问题,阐释人类已有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从而重新审视这些经典命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0.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性";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则是建立在人性善论基础之上的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人性优于制度"。"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设计。"德治"与"法治"分别构成了中西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中的人性本善假定从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的角度看,固然提升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凝聚力,但却对中国政治发展也产生过一些不良影响。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必须突破和超越人治的范畴,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相区分的前提下,参照西方的宪政理念与法治经验,方可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