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教育   5776篇
科学研究   38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983篇
综合类   76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66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514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607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重点对档案领域本体的构建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档案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52.
文学空间首先表现为文学作品自身的物理存在空间。文学的存在也要占据一定的物质空间,这个层面是文学作品的外围的物理存在空间。语言的空间存在方式为文学赢得了它所独有的空间性。语言本身具有空间性,并且语言和表现手法是形成空间形式的主要工具。语言创造出的空间形式又是构成文学作品结构、情节、形象的空间形式的基础,文学自身的空间性还表现在修辞格上。  相似文献   
153.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编年体史书,以其叙述的典范性为后世史传文学和叙事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在叙事方式上亦史亦文的特点,以及它在叙事方式中体现的思想性和兼容性,都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历史著作。文章以叙事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藉由对《左传》叙事结构、表现形式及其话语的把握,凸显它作为一部史书的浓厚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154.
本文论述了运用语料库语言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提出了评估文学作品对民族共同语的贡献度的概念,论证了历时与共时、词汇与语法和静态与动态参照系以及典内词重合度、典外词偏移曲线、表内词重合度、表外词偏移曲线、频度相似度、流通度、层级分布和典故化程度等八项参数指标,对文学语言规范化与语言应用研究新领域和文学家社会历史责任等,提出了客观、科学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动态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5.
总结我国国民的健康现状,从我国市场需求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角度分析了健康管理师的就业领域,初步探讨了健康管理师这一新兴职业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6.
在电磁学中迭加原理是很重要的,本对学生在应用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7.
清朝“字狱”是我国封建时代思想专制统治发展的鼎峰时期。乾隆朝末期发生的《一柱楼》诗案,使得当时与乾隆帝以“诗友”相称的沈德潜亦未能幸免,但沈德潜在“字”上的遭灾并非只是受到《一柱楼》诗案的牵连,而是由于他所选辑的《国朝诗别裁集》已不符合当时统治政策的变化,所以沈德潜身陷“网”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柱楼》诗案加重了对他的惩罚。  相似文献   
158.
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艺载体,其言语成品大都具有叙述、描写和体验等功能,使得文艺载体的语体特征表现为形象性、情意性、创新性和音乐性。文章主要就文艺载体的语体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9.
文史关系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命题,中国现代诸多史家对此作了多角度和层面的继承与发展。翦伯赞是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及其原因,并大量引用文学作品来论证和阐释历史,开拓了"引文入史"的治史新径。他发扬"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传统,强调历史书写的文学性,写出许多文采飞扬和饱含激情的经典史作与历史散文。同中国现代其它史家相比,翦伯赞所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色鲜明,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160.
本从“异元批评”的存在入手,指出“异元批评”使得在批评同一对象时,不仅见解迥然有别,而且批评的各方无法对话。随着对话这一国际潮流向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批评家期盼在学批评领域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实现批评沟通。对话批评需要一定的共识,其中最主要的是关于学和学批评的共识。前构成对话批评的前提,后构成对话批评的原则或根据。批评是对话,是关系平等的作家与批评家两种声音的相汇,对话批评是批评家与对话之间以学本为中介共同探讨人类的价值问题。为了进行对话批评,学批评必须走出自我孤立的窘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