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232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9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网络时代的文学场是在网络文化语境下形成的。它与纸质媒介时代的文学场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即都涉及到媒介场中文化权利的争夺。但由于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使得网络文学场中出现了文化权利中心与边缘的争夺与妥协。文学在经历了世纪之交的众神喧哗、各为其主之后,又经过了新世纪以来各方势力的分化与迁移,其内部进行了重新序化和组合。这样,就使得一度倾斜的文学场逐渐趋于平衡。而新世纪文学就在这种动态平衡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72.
孙琪 《海外英语》2012,(9):183-184,187
该文主要通过分析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典故的翻译,来探讨跨文化交际问题。通过对于翻译中涉及的文化问题的探究,试从"用典"这一修辞手法入手,对如何化解翻译中的文化障碍进行一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73.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声音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方式,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中,放逸于作品之外,多以暗示、隐喻、象征的方式诉诸言外。文学语言具有文体特点和风格特色,文学语言的使用必须追求审美效果,具有巨大的审美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874.
《文心师魂》是董仁先生从事现代汉语教学与修辞研究40多年69篇文章的结集;是塑造"师魂"、锤炼"文心"的结晶。其中既有对著名修辞学家吴士文修辞思想的总结、继承和发扬,又有师从吴士文过程中作者彰显自己和同事"师魂"的心路历程。"文心"则是作者对身边鲜活的修辞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的心得和感悟。  相似文献   
875.
邹雯 《海外英语》2012,(8):215-218
作为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真实地描述了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特殊时期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扭曲变态的心理。该文试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从词汇,句法,修辞手法和语境方面来分析艾米丽小姐无法避免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876.
《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的刊物 ,创办六年间 ,以独特的文体面貌吸引了不少读者 ,一时被称作“《语丝》的文体”。我认为 ,《语丝》以它相当宽泛自由的、随意的、多元的、几乎无所不包的文体面貌 ,提供给我们一种关于发表思想与言论园地的新的想像  相似文献   
877.
在哲学社会科学“语言论转向”的全球化语境中,解剖和反思当前国内大学文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语言与文学、“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等诸多“两张皮现象与问题”,思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改革方向,召唤文学重返语言家园,提出建构汉语“文学语言学”新课程及新学科的设想。  相似文献   
878.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对《我的安东妮亚》进行解读,小说《我的安东妮亚》展示了丰富的道德伦理内容。薇拉·凯瑟在作品中流露出对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深刻的思考和关注,让我们充分见证了薇拉·凯瑟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对现实社会堕落的挑战,对精神美的执着追求,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赞赏与向往。  相似文献   
879.
《世界丑闻》作为阿根廷当代名作博尔赫斯在小说创作领域的首部“练笔之作”,其形式上的先锋意识主要体现为博尔赫斯试图借这部小说集交融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并尝试重叠读和作双重身份,这样就使得这部小说集的叙述超越了地域,化、种族、时代的限制,具有世界性和共时性,而小说的叙述主体则显现出了不确定性和不断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0.
道家哲学是以“无”为本的哲学,在其标志性著作《老子》一书中,“无”出现的次数多达97次,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文章试从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哲学层面分析在不同语境下“无”表达的不同含义,以期对理解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