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272篇
科学研究   50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25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问题,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是我党推进民生理论创新和民生实践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2.
论述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问题的动因;从以科学发展观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为奋斗目标,以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并践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83.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其中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振兴实业的具体方针和理想主义的方式表达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要求。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民生主义未能实现。中国共产党把民生问题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联系起来,把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历史的一个实践高度。  相似文献   
84.
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有: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基础是发达的生产力,主体是人民群众,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目标是公平正义,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要保障是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5.
要准确把握传统民生方略的性质,必须对它的理论基础有所了解。传统民生方略的理论基础是民本和仁政思想,而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的内涵是不同的,民本不是仁政的实质,也不是仁政的拓展,两者之间是互为前提和结果的关系。传统民生方略的这一特点,使我国古代民生事业成为一种非常微妙的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86.
文教卫生事业历来是事关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为了巩固边区,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紧迫的文化教育和卫生问题着手,兴办国民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和文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营造和谐边区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7.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意识的增强,生命越来越被敬重。民生新闻成为新闻传媒报道的重点,成为学界研究的对象。本文透过汶川特大地震的报道,归纳分析报道的内容,阐述民生新闻的时代新视角,得出结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应成为民生新闻报道的核心。  相似文献   
88.
重视和强调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邓小平理论中的"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思想的核心命题。因此进一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十二五"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也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89.
论“民生改善”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利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重要任务是要转变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主要矛盾在于破除民生改善怪圈。需要做到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体制建设、重塑城乡分割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并以法制来维护体育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9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民生理论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民生不仅可以指需要具体解决的民生问题,还可以理解为国家治国方略.对于民众来说,民生是一种权利,这种权利不仅为当代人所享有,而且应当为子孙后代享有.在制度层面上,民生应当以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在保障方式上,应当以统筹协调长远目标与解决当前民生问题、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等各种关系为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