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感遇》的若干篇目中 ,读者能深深感受到真正的“汉魏风骨”,也能领悟到苍劲而沉雄的文学风格。陈子昂以其踏实的创作实践对诗歌理论作出了贡献 ,为唐诗的发展和全面昌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无论是在艾丽丝·沃克的创作中,还是在黑人女性形象的长廊中,《紫色》中的索菲娅都是一个光彩夺目、具有独特魅力的黑人女性形象,堪与《圣经》中的力士参孙相媲美.她那仿佛与生俱来的反抗精神,无比强健的身体和精神力量,是黑人女性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反抗原动力的象征,也是作家本人作为黑人平权运动斗士的形象投射.  相似文献   
63.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广为人知,但其《斯普特尼克的恋人》,则关注得人较少,大多人都认为这只是村上春树文体风格转型的实验品,甚至不能算是精彩的突围。本文将从这篇小说的叙事结构、文本内容的矛盾性和小说的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从而发现作品被人忽视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64.
蒲松龄痴迷科举考试,一生共参加了十次乡试,但皆以失败告终,至死没能跨过秀才的门槛。科举不遇带给蒲松龄最直接的后果是终生不易的生活窘迫困苦,因此,他把摆脱这种经济状况的愿望融入《聊斋志异》的创作,为自己这样的读书人设计了种种求财致富的方式,借助这些作品传达自己内心深处潜隐的脱贫意识,从中“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  相似文献   
65.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萧红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不断有文章与论著问世。特别是随着诸如女性主义思潮等新批评观念的涌入,对她的研究也不断有新的角度切入。但在这些论著和文章中,对于这位有自己独特气质的女性作家,人们对她的特质、她的悲悯情怀,特别是她文本中爱情描写的缺失缺乏细致的分析,文章主要从孤独意识方面来解读萧红。  相似文献   
66.
王蒙在小说《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中通过类童话的叙事手法,用一件一直无法进入时代主流的衣服隐喻了难以言说的人生寂寞感和命运错位感。小说在社会历史层面指向八十年代从极左政治压迫下归来的"文化英雄"面临的新时期困境及走出困境的不同选择。而在个体存在层面则是通过叙述丽珊和鲁明对紫绸花服的价值判断和意义期待,隐喻了个体如何突破命运错位的悖论,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实现自由和逍遥。因此,《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的隐喻叙事既指向社会历史又包含一般存在,这正是王蒙小说具有普世性价值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