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737篇
科学研究   110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6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尹丽丽 《体育科研》2016,(5):77-80,95
唐代侠义小说描绘了很多体育项目,其中有现实中的体育运动,还有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侠客武技。这些描写展现了唐代体育的发展水平,表现了唐代体育多样性、全民性、观赏性和宗教性等特点;反映了唐代的任侠风气,成功地虚构和铺陈了侠客的武技,从此侠文化成功地实现了文人歌咏向文学幻设的转化。  相似文献   
22.
当代的艺术教育,必须始终以受教者的美感成长和爱的教育为根本内容。在美感体验中,艺术作品一旦进入个体的审美视角,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便被激活,成了与欣赏者对话、交流的对象,并向欣赏者展示其生命运动的深层价值。爱的教育实质上就是情感教育。这种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中显得尤其鲜明强烈和独特有效。  相似文献   
23.
关爱教育的教学实施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爱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 ,人性关怀反映了德育人本化的趋势 ,关怀取向是对公正取向的合理补充。关爱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以情感体验与关爱实践为基本特征。关爱教育模式是以体验式学习建构的道德互动性结构化整体 ,包括情境体验、价值辨析、活动践行三种基本课型。关爱教育的实施需采取渗透性策略、生态性策略、仪式化策略与随机性策略。  相似文献   
24.
高职院校中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差生,用真诚去关爱差生,对他们理解尊重,与他们平等交流,就一定能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25.
乡情浓郁的文化之美,至真至善的人性之美,迷朦绰约的诗意之美,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情趣之美.平淡无奇的语言,精巧奇妙的构思,感人至深的形象构成了汪氏小说一幅幅清新自然、韵味十足的风情画.  相似文献   
2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主要创作形式是小说。她的小说打上了她的悲惨人生履历的烙印,常常以小人物的凄惨生活和女性对爱情渴求的破灭作为表现内容,蕴含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小说情节往往在对环境和人物心理进行悲剧性刻画中展开,极尽渲染了故事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7.
萧红从不以旁观冷漠的态度进行创作,她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全面倾注于描写对象之中,其小说始终流淌着一股情感之流,满含感情地叙事、写人、摹物,形成以凄婉柔韧为旋律,以豪迈雄健为变奏曲的风格迥异的抒情特质。  相似文献   
28.
对真实性的怀疑是先锋作家共同经历的一段精神轨迹其中包含了旨在打破包括现实主义在内的各种知识体系对于真实性所作的种种承诺。然其虚无精神却使其反叛只能在颠覆和解构的游戏中永无止境的漂泊: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文艺民俗美学的视角,对鲁迅小说之民俗美予以探析.鲁迅小说从民俗视角设置和推进小说的情节,表现出民俗视角的叙事美;鲁迅小说着力表现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并始终把人物置于其赖于生存的民俗环境,通过对民俗生活及文化心理的描写,捕捉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动因,真实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灵魂;鲁迅小说还特别重视并善于把握民俗事象的意蕴,从而使作品具有厚重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0.
作为抒情小说家的萧红,同样以真情创作散文,演绎人生,每一篇散文,都是其人生轨迹的记录,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有至真至纯的友情,有苦多乐少的爱情,有深沉挚烈的思家爱国之情,通过情感世界显示自己的人格精神,创造了情景交隔、意境优美的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