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974篇
科学研究   50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6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21.
中国画的绘画在内容、题材、工具、笔墨、色彩、构图、章法和写生创作上,都与西画不同,在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艺术规律、美学思想及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22.
小波变换因其所具有的多分辨率分析能力和时频局部化能力,使其在数字图像处理应用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监控图像增强的方法,它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3.
格林函数法是求解静电场的重要方法,但几乎所有的电动力学教材,在介绍格林函数法时,都因缺少适当难度的例题和习题,而使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应用更是困难,以致一些教师干脆删掉此内容。鉴于此,本文拟通过设计的几个简单例题的讨论.以帮助理解和掌握格林函数法,弥补现行电动力学教材的不合。  相似文献   
124.
陆游诗歌中“梦”意象出现的频率在宋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梦作为一种从白昼延续到黑夜的精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梦”意象无疑为研究者探寻诗人溶注在意象中的情感流程、内心隐衷提供了—个独特的视角。陆游的记梦诗历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研究者大多缺乏全面统计和观照。文章主要考察了陆游诗词中记梦诗的具体篇目,钩沉了全部“梦”意象,统计并分析诗人人生旅途上不同时期梦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展现出的诗人对其生存境况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5.
壮族机智人物故事中的机智人物主要有公颇、老登、汪头三、公天、佬巧、波荷等,这些智慧形象具有其他民族同类形象的共性,也具有本民族的个性,他们在斗争艺术中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智”性:(1)深谋远虑、游刃有余的运筹术;(2)处事不惊,化险为夷的应变术;(3)请君入瓮,以毒攻毒的思辨术;(4)善用诡辩、滑稽、幽默的口才艺术;(5)大智若愚,狡黠聪慧的处世术。  相似文献   
126.
英语习语浓厚的文化特征决定了异化和归化是英语习语翻译中互为补充不可或缺的两种方法。异化能很好地保留原语文化和形象,归化能很好地传达原语寓意和精神。二者各具特色,各有用途。译者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种处理方法,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分寸,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7.
128.
优秀的作品要反映典型的社会生活和典型的情感,毛泽东诗词有着特殊光彩与感染力,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抒情境界。除思想意义之外,艺术上的特点也极其鲜明,用典型之景表现浓郁之情,注意意境的创造与翻新,借助奇特的比喻及幻想竭力寻求和创造新的表现技巧,竭力创造新的抒情境界。  相似文献   
129.
从《黑暗中的笑声》所使用的电影背景、电影画面和电影手法等特点出发,深入发掘小说的电影叙事策略,突出小说通过电影叙事所达到的"游戏性"、"娱乐性"效果,论证纳博科夫杰出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30.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dentify theinfluence of student teachers' subject matterknowledge for teaching on the process ofpedagogical reasoning. This influence isstudied through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cept offunction is presented to pupils in teachingthrough the textbook problems. Our findingsshow that the four student teachers in ourstudy differed in their subject-matterknowledge for teaching both in the differentaspects of concepts they emphasised and in theuse of a representation repertoire to structurelearning activities. All of this conditionedthe use of graphical and algebraic modes intheir planning of subject matter to bepresented to pupils. We explored also theinfluence of images of mathematics,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student teachers'organisation of the subject matter forteaching, but found this only slight. Finally,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matter knowledge and pedagogical contentknowledge in student-teachers' ways of knowingthe subject matter, we offer some implicationsof these findings for mathematics teachereducation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