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293篇 |
科学研究 | 18篇 |
各国文化 | 6篇 |
体育 | 9篇 |
综合类 | 10篇 |
文化理论 | 1篇 |
信息传播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生物学实验法,通过采血化验、检测血糖、血浆K 、Ca2 、Na 、血睾酮等8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分析军校学生机动训练中不同负荷的身体适应特点。结果显示,24h昼夜强行军对身体机能的影响最大;学生对长时间、低强度、低密度的徒步行军完全适应。认为,适度增加徒步行军的强度和密度,并科学补充水和无机盐,是今后机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应急知识水平和相关的应急态度和行为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 KAP 模式问卷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应急教育调查.结果表明:1.学生对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掌握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学生学习应急知识主要途径来源于书刊杂志、学校宣传和电视,期望学习途径主要有书刊杂志、课程讲座以及学校宣传;3.大多数学生对应急教育的态度持有积极性;4.大部分学生的应急行为不够科学和理智.结论:高职院校应着力加强学生的应急教育,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成为美国对中国采取多种科技限制政策的直接原因。梳理美国对华实行科技围堵的动因和具体表现,旨在明确美国对华科技战略逻辑重点并针对此制定应对之策。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发起科技围堵的根源在于美国对自身霸权衰落的焦虑。美国通过出台系列法案限制中国科技企业技术出口、拉拢盟友建立“技术联盟”、加强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资产审查和严格限制敏感技术对华出口等一系列围堵手段,导致中国进口尖端科技产品的难度加大,科创产品外企着手撤出中国。此外,需要特别警惕中美科技竞赛外溢到其他领域的风险。为此,中国可从三方面缓解美国对华科技限制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建立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科技发展模式;利用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留住和吸引外资科创企业;扩大两国技术领域的合作增长点,主动塑造中美科技竞争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4.
清末民初致力于传统文化近代转换的新型知识者,以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和男女平等理念为理论基础,从性别秩序理念的重构、女性社会价值的重估、女子才德关系的重释、女性角色形象的重塑四个层面,对中国古代宗法农业社会中以男权主义、家族主义、伦理主义为价值准则的传统社会性别理念进行了除旧布新的重释与改造。这一传统社会性别理念近代转换的工程,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5.
Poets often express their ideas and attitudes through their poems,like American poet Robert Frost,British poet A.E Housman and Chinese Cao xueqin.The paper compares pessimism towards life of the three poets by analyzing their poems. 相似文献
46.
47.
刘开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8):97-102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和情境小说之一。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聪明、漂亮、勤劳而善良的女孩,但最终她却被处以绞刑。从苔丝的生活和命运我们可以看出,哈代对待弱势社会中纯洁少女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作者自身的悲观态度和某些悲剧色彩。从悲观的角度审视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我们能更多地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和人们对待宗教和虚伪道德的态度。 相似文献
48.
试论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东晋至刘宋元嘉前期,以抚为主;第二阶段是元嘉后期,大规模伐蛮;第三阶段,从元嘉末年到南朝末期,对边境蛮族以抚为主,对腹地蛮夷加强了征伐。对腹地蛮夷的讨伐是逐渐深入的,从元嘉末年至萧齐末期,以讨伐长江中游的蛮族为主;梁陈则主要征伐岭南俚族。征讨重点的转移实质上就是六朝政府的开发行为从长江下游向中游、再向岭南的梯级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4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要推进的是一场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在原理上有原创性新发展的"三级教育改革",负有崇高的社会历史使命.而在改革的态度确定之后,<规划纲要>的历史使命能否实现,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改革路径的设计和选择.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体目标中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载体,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构建关系到<规划纲要>的改革路径.深入探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构建方略,有助于确定2012年、2020年等中长期时间节点上的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安排相应的实施步骤,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实现. 相似文献
50.
Foong Yoke Yeen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1994,14(1):46-54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of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with perception of the science teacher, home support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among a sample of Secondary Two (8th Grade) students. Using the full LISREL model,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rception of the science teacher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Achievement in scienc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factor for both girls and boys. Home support was, however, a significant factor for girls but not for boy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