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601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88篇
综合类   85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阿房宫能够进入杜牧的创作视野是有其深刻的政治、现实和心理原因的,这既是对帝王宫殿的一种心理默认,又符合了文赋这种新兴文体的创作要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集中描绘了一个奇特的人间"仙境",引出神秘的阿房宫主人,实际上是逐步揭露了这一梦想中的仙境其实是建筑在暴力基础上的,借古讽今,告诫封建帝王要在人间造"仙境"不但不能成功,反而会重蹈亡国的覆辙。  相似文献   
22.
王富超 《成都师专学报》2011,(6):102-104,116
网络婚姻是以网络为媒介构成的一种婚姻关系。文章认为,网络婚姻具有虚拟性、非伦理性和非道德性、非对称性和便利性等特点,网络婚姻与传统婚姻在构成要件、存在方式、程序、本质等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网络婚姻无论对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有相当大的危害。因此,在网络婚姻的法律规制及管理方面,要完善现行《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要完善相关离婚案件及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制,要强化对网络婚姻的社会管理和约束。  相似文献   
23.
性爱叙事是汪曾祺成长主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汪的兴趣不在于合礼仪合规矩的性爱,而在于那些越轨破戒的性爱,性爱也是其叛逆叙事的隐喻。汪小说中的女人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性爱需求,无视所谓清规戒律。"红杏出墙"故事细腻地表现了女性在不幸婚姻中的困兽之斗。汪曾祺的叛逆意识构成,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整体。既有民间文化成分,又有西方现代性文化因子,同时也与20世纪的五四启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买卖婚姻是造成女性主体性丧失的一种典型的婚姻方式。金钱婚姻作为女性"物化"的表现形式,最集中地体现了女性深层意识中求安稳的依附性和劣根性。  相似文献   
24.
This study used an ecological framework to examine predictors of delinquent behaviors among 91 sixth-grade Latino youth. Both proximal and distal contextual factors were assessed to determine their impact on various forms of delinquency, such as violent behaviors, violent thoughts, substance abuse, and general delinquency (e.g., skipping school). Attitudes toward school, mobility (number of moves to new schools and neighborhoods), and exposure to community violence were distal variables, whereas attachment to parents and attachment to peers were considered more proximal variables.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s or exposure to distressing community violence wa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delinquent outcomes.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school officials' developing linkages with the community to promote safe environments for youth.  相似文献   
25.
余华是中国文坛八十年代先锋派作家群中非常出色的一位,在他转型期前的作品中,他对暴力的叙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本文尝试着重从暴力与仪式、暴力与历史、暴力与刑罚、暴力与死亡、暴力与权力机制间关系五个方面对余华转型期前作品中的暴力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26.
法律必须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无效婚姻制度实效性的要求。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在内容、财产处理、子女权益以及宣告无效制度等很多方面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但在婚姻无效的溯及力、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以及子女权益的保护等问题上,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程度还远远不够。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期使法律的人文精神得以更好地彰显。  相似文献   
27.
湘云新论     
文章从身世、性格、诗才、爱情婚姻悲剧、思想意义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湘云进行论述,从而赋予其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关于探望权主体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法中新增设的探望权制度,有其积极作用,但在保护子女利益方面还需完善,本文提出在坚持以保护子女利益为核心的立法宗旨的基础上,应赋予子女探望权的主体资格,子女对探望权的行使具有选择权,在一定情况下,子女有权拒绝父母的探望,而父母却不能自动抛弃其探望权。  相似文献   
29.
论网络空间中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舆论空间的革命性拓展,但随之也产生了语言暴力等消极言论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反映在网络语言暴力主体及客体的特定性、网络发言语境的群居性、社会怨恨心理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30.
ABSTRACT

This paper draws on sociological and critical educational frames, particularly Bourdieu’s concept of symbolic violence, in order to contest the dominant model of literacy education that is driven by the premise of a ‘knowledge economy’. Instead it foregrounds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that marginalise learners. Data from two projects: an ethnographic study in a Further Education (FE) College in England and a study of community-based literacy programmes in Scotland, are probed to show how literacy classes can offer spaces to challenge symbolic violence and facilitate learners to reclaim identities of success. These changes are illustrated from the learners’ views of the contrasts between their experience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literacy programmes that use transformative and emancipatory approaches. Our research demonstrates how critical education can open up spaces for a more equitable approach based on the co-production of knowledge. It is argued that making changes to policy and practice could inform and shape the literacy curriculum and its pedagogy if adult literacy can disentangle itself from instrumental approaches driven by neoliberal fusion and instead create critical space for contextualised and emancipatory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