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严峻而紧迫的任务;加强“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艰苦奋斗的教育、革命气节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72.
论理想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一种社会精神现象,是社会的一种精神性存在。理想的主体、理想存在的社会领域、理想存在的时代都具有普遍性。随着人的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产生理想。  相似文献   
73.
伍家沟故事中描述了多方面的民间信仰,主要有鬼魂信仰、神仙信仰、精怪信仰、巫术信仰等,可谓一部民间信仰的百科全书,伍家沟故事通过民间信仰的描述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增强了作品的浪漫色彩,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理想和愿望及某些心态,影射和讽刺了封建官府的黑暗和腐败,也有少量故事宣扬了封建迷信思想。  相似文献   
7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最早出于西汉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主术训》。后经诸葛亮注入新的思想含义而引用入《诫子书》,遂成为“诸葛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与弘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博大精深,它的精髓至少能从哲理性、真理性和进取性诸方面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75.
学术方法对学者和编者而言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学术期刊在办刊过程中体现自身个性特征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认真研究和探索,使学者的学术方法与编辑的学术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要实现这个目标。以下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学者要掌握正确的学术方法;学术期刊要体现编辑的主体思想;编者与学者之间要建立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6.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阐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7.
高校有责任为党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实践中,理想信念是重要标准。学生是否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往往成为基层党建工作者很难把握的问题。考察理想信念应该抓住哪些主要环节,这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中国传统社会理想模式的形成及构建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自明社会建立以来,社会理想就以不同的形式不断地表达着人们的希冀和愿望。自春秋时期起,中国古代就出现了完整形态的社会理想体系。其中“向后看”是思想家构建社会理想时的选择方式,圣贤政治和仁政主张是社会理想中的基本内容;“小国寡民”是社会理想的基本框架结构;无君要求却成为社会理想反现实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9.
《Journalism Practice》2013,7(1):30-45
Public service has been seen as a powerful element in the professional self-definition of journalists.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the renegotiation of the ideal of public service by analysing Finnish press journalists’ ways of constructing and representing it in interview talk. The data analysed consists of 32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press journalists conducted in 2003–4. The interviewees’ talk is understood discursively. Among the interviewees the discourse of the societal newspaper was challenged by that of the market-oriented press.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ed, the two discourses are simultaneously present and intertwined in the practice of newsrooms. Accordingly, they both appear fundamental in defining the future of the ideal of public service. For these reasons, the discursive negotiation of “good” journalism in the Finnish press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hybrid. What seems to be important is that together the discourses of the market-oriented newspaper and that of the societal newspaper form a continuum of different ideals and tasks; the professional role constructed for a journalist comprises a rich, fluid spectrum of responsibilities—informing, entertaining and empowering.  相似文献   
80.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人们已经将董仲舒与汉武帝紧紧捆绑在一起,认为董仲舒的学说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实际上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所构想的政治模式是君居尊位而静默无为,臣据才德分职而治,上下相维而不相干涉的相对宽和的政治体制,这种消解专制政治的思想决定了他对汉朝采取批评甚至否定的政治态度,遭遇坎坷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