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茹 《海外英语》2012,(5):217-218,220
文章以多恩的爱情诗为研究对象,从三方面探讨了多恩的爱情观。第一,诗人对女性极力赞颂和大加谴责大男子主义态度,体现了对待爱情的矛盾心态。第二,追求专属之爱,公开强调肉欲之爱,体现了自然的人本主义气质。第三,将爱与科学、宗教和死亡等各种抽象意象相联系,开玄学先锋之气又发人深思,体现了万物普遍联系的哲学情爱观。通过该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多恩爱情观——对爱的终极追求的。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aking its point of departure in the idea that language is never neutral but always coded in the masculine or the feminine (Irigaray),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gendered coding of Religious Education teaching and how this coding interplays in shaping relationships and knowledge in the classroom. As recent research shows, debates about religio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ggressive in many Western democracies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is not unaffected by this. Drawing on Luce Irigaray’s notion of sexual difference the paper argues that RE tends to have a masculine coding in its overemphasis on beliefs, creeds and concepts. This not only positions both girls and boys as feminine in relation to (masculine) religion, it also fails to offer the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religious life so well needed today.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outlines briefly, theoretically and methodologically, the larger study of which this paper is part. The second offers an exposition of Irigaray’s thinking on sexual difference, and the third relates her philosophy to three empirical examples. The paper ends with a summary of the main points of the argument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language matters for Religious Education teaching.  相似文献   
13.
曹禺《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鲁妈具有丰富的内涵。她的一生经历了从男性话语中的“她者”到潜在颠覆者、以至疯癫者的嬗变历程。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女性对男性话语霸权的拒斥态度,体现了现代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同时也反映了作家、人物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古典山水画中所体现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贯穿着整个中国山水画史。阳刚之美在中国文化与自然山水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这对中国山水画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给人以雄强奋进、积极向上的艺术享受,是我们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与张即之同属“南宋书法四大家”,作为理学家的朱熹,对行草书极为擅长,书法婉转妍润,别具一格;张即之则师承家法,以楷书为尚,追摹晋唐,用笔起伏跌宕,充满阳刚之气。二人书法极具对比性,在南宋书坛前后呼应,刚柔相济,行成阴柔与阳刚的交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众多无私、仁爱、善良的慈母形象,她们伟大的母性情怀令众多读者感慨、赞叹,为了家庭、儿女,她们大都付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真实地流露出女性的自然母性;然而,非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她们有的为了自我的个性解放,为了追求人格的独立, 自觉地回避了母性意识;还有的因为生活的艰辛及思想的束缚,在她们身上固守的母性意识逐渐变异,亲情的挚爱甚至转变为仇恨。通过对各种母性表现的梳理,我们可以体会到浓厚的男权文化氛围对广大女性解放的束缚、阻碍,以及女性解放道路的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17.
汉代画像,体现了汉代人朴素的时空观。他们的思想自由出入于凡间与神界,穿行于神话丛林和历史丛林之间,蕴涵着丰富的日常生活信息,还有丰富复杂的神话和历史信息。其中,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楚化的影响、道家思想的广泛传播等诸多因素导致汉画像时空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歧视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它随主流思想隐含在社会的语言和文化中。这一现象可从男性词的泛化现象、男性在婚姻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女性的文化定位等三个方面来归纳,其发展趋势就是英语语言的中性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速“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进程,继续保持我国女子乒乓球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根据现代乒乓球技术发展,结合女子运动员的特点,加强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训练,它对于中国女子乒乓球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又古老的话题,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古至今,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黑人成长小说,奶娃情感的成熟和男性意识的觉醒构成了作品的成长主题,同时该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了其成长主题:主人公的边缘身份、成长契机和成长象征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