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戴望舒诗歌的基本格调是忧郁的,但也有为时代激流而写的那些感奋的、甚至壮烈的诗;诗人始终坚持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立足于自己的切身感受,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泛滥的情感在这里被化成了可感的经验与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32.
韩愈从宪宗元和十四年贬潮开始,其诗文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情感和心态之变,由早年的凌厉恣肆、愤激牢愁一变为哀婉悲戚,但哀婉中有平和,悲戚中有自解.二是风格之变,从贞元后期开始的奇险狠重、估屈聱牙一变为语浅感深、不烦绳削、自然平易,但好奇的审美惯性及其独特经历和文化个性,使得其平易畅达中不无排奡狠重之硬语.  相似文献   
33.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写的一部悲剧.哈姆雷特是一个勇敢胆大的青年,他也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他以"忧郁王子"著称,但他并不是生来就忧郁的人,而是现实和理想的不协调导致了他的忧郁.虽然此剧剧情简明,但在错综复杂的情节背后,隐藏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读者会对哈姆雷特王子产生一些不确定的真实情感.分析哈姆雷特的思想的真实状态就是在分析莎士比亚的伟大悲剧本身.此文旨在对哈姆雷特性格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他的疯癫、行为失控的一面.通过本文,作者意在结合哈姆雷特的性格分析其疯癫的特点以及哈姆雷特身上折射出的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4.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风格的最主要特点,杜诗浓烈的批判意识,拉近了与劳苦大众的距离,增强了反映现实的力度和深度,使诗思更加沉郁,也使作者的个性特点愈加突出,人格与诗格统一,顿挫里显精神,沉郁中见风骨。  相似文献   
35.
李白是一位具有“仙才”的伟大诗人 ,他“仙才”式的人生社会经历 ,神奇而不羁的创作个性和超尘脱俗的人格思想及深沉的忧患意识 ,形成了具有李白特色的醉态诗学思维。这种思维使得诗人诗兴焕发 ,才华灵动 ,神采飘逸。也使得李白的诗歌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散发着醉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36.
孤独一直是陈染着意表达的主题之一,但她笔下的孤独主题不是心绪的直白宣泄或纯粹形而下的阐发,而是她内在想象和形而上思考的结合。陈染在创作中深刻地感受孤独,品尝忧伤,并将孤独提升至人生哲学的层面,把忧伤升华为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7.
“寓言”作为 2 0世纪初期的文化符号 ,在本雅明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碎片化 ,废墟和忧郁则构成了本雅明寓言美学的主要特征。在本雅明的文学批语与文化实践中 ,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一观念的散播。  相似文献   
38.
纵有笙歌亦断肠——论正中词的寄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延巳是五代时最优秀的词人之一.他的词深挚缠绵、郁悒怳,后人常以为别有寄托之意,但史书又往往对其人行事品格多抨击指斥之词.这里就此一矛盾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同时,正中集内那些令人兴家国人生之思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因时代及政治因素的确有意以寄托人词;一是在描写离别相思的作品里无意流露自身的惘然之情,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  相似文献   
39.
唐代有近七百篇写到蜡烛的诗,由于当时蜡烛价值不菲,且它的出现是在夜晚这一特殊时空,其本身形态,光线等又具有某些特色,所以在诗中蜡烛意象产生了宝贵化,女性化,温情化,悲情化等倾向。同时,蜡烛意象蕴含了越来越强烈的主观情感,至中晚唐,烛意象的表现趋于成熟,出现人格化意象。  相似文献   
40.
在实力雄厚的文坛“新桂军”中,东西带着对苦难和现实的深刻体验,在现代文化语境和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于其小说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忧郁表达。对东西小说中的这种带有异质性的表达进行探讨,从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视阚中寻找这种忧郁表达的根源及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