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743篇
科学研究   45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明末以前,中华传统儒学一直未能在台湾地区形成影响。到了清代,台湾隶属于福建,闽都福州由于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对台湾儒学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闽都文化对台湾儒学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台湾的官学、书院、社会教育三方面得以表现。  相似文献   
62.
西晋与东晋时期的政治体制是名士政治 ,在这种体制下 ,整个社会充满着浓厚的期待名士之风 ,政治家地位的获得不是以他的政治功绩 ,而更多是通过政治家在政治之外的名誉而得到。这种体制以东晋为其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63.
人岗相适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命题,指人和岗位的对应关系。干部公选中要做到人岗相适,就是要科学配置领导人才资源,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使干部能力水平与所承担的任务相统一,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竟其功。本文通过职位分析、量化测评、配套制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力求实现干部公选中的人岗相适。  相似文献   
64.
宋秀英 《科教文汇》2012,(25):201-202
纵观历史的长河,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迭无不与"吏治"休戚相关。从这个基本共识出发,自先秦时期起,所有明智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对各级官吏的严格要求和管理,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治国先治吏"的治国方略。文章从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以整饬吏治建立明初繁荣的明太祖朱元璋,及荒于朝政、吏治废弛的宋徽宗赵佶、明神宗朱翊钧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吏治清廉,则国泰民安;吏治腐败,则国破家亡,国家兴衰治乱。"成也吏治,败也吏治"。进而明确尽管历史的步伐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但"治国先治吏"的方针,非但不能有稍许的松缓,反而具有更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
城市拆迁中公权力的运用必须在依法行政原则的指导下,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制.同时,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完善拆迁行为的重要推动力.文章探讨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制约依法行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6.
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全面铺开,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保证大学生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核心。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村官的重任,要从长期性和稳定性角度深入思考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模式,为广大农村地区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王丽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12(1):39-43,65
在清代,原本在中央候补的官员可通过加捐分发到各省,以备地方上的差委和署任之用。该制度的出现源于地方和中央的共同需要,它与清代的官缺制度、官员的分发试用制度和捐纳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分发、委署和试用制度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成为清代地方铨政的重要环节,用以甄核候选官员的人品和才能。随着清代捐纳制度的兴盛,分发到省的官员日益增多,地方逐渐形成严密的委署章程,以保证分发人员委署任职时的公平公正。但在咸丰以后,随着军事繁兴,地方委署章程限于名存实亡,委署制度陷入重重危机。归于地方督抚的委署权逐渐侵夺中央吏部的铨选权,直接造成了清代地方铨政的紊乱和吏治的败坏。  相似文献   
68.
商山四皓汉初事迹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山四皓为我国秦末汉初四位著名隐士。汉朝建立后,四皓拒绝刘邦的邀请,是因为刘邦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刘邦败在策略上,而不是简单的“四人者年老矣”与“上慢侮人”;四皓之所以接受太子的邀请出山,是因为太子等人采取了合理的策略,四皓也欣赏太子的性格。四皓对于太子之争的平息,符合古代“立嫡不立庶”的惯例,也有利于汉初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9.
中国官方口号是我国宣传政治理念、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然而,口号属于高度浓缩的语言,在口译过程中应使用显化策略,外化隐含的语法结构,文化差异及逻辑关系,以求达到沟通的顺利进行,从而能让世界了解改革开放、正在崛起的中国。  相似文献   
70.
先秦时期诸子学说中法家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商君书》,包含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和谐观,其中的合理成分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