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429篇
科学研究   10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9篇
综合类   16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在逻辑性的论述架构内,孙绍振的文学研究,强调文学情感的独特性和奇异性,同时周密地论证了作为文学的情感,总是为种种文类所约束和规范。这表明,孙绍振推崇审美的诗意、自由的表达,但他更明白文学的自由总是为审美的历史语境所围困,因而,孙绍振的独特贡献,就在于他以精密的方式揭示了情感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的表意方式之特殊性。  相似文献   
962.
杨清澄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31-132
对《左传.僖公四年》“寡人是征(徵)”中“征(徵)”字的各种注释进行了较为广泛考察,通过对比品辨,认为训之为“责问”比较合于原意。  相似文献   
963.
在英语中,许多动物名词可以转化为动词,并隐含该动物的某一特征.本文从最常用的动物词中选出35个,分析这些动物词的国俗语义,及其作动词时的具体语境,并给这些动词予以正确翻译.  相似文献   
964.
安杰 《体育与科学》2005,26(3):66-67
本文从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出发,得出体育教学探究性学习并不强求学生活动的全方位探究性,从而避免对它的神化;提出探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科学探究和学生探究性学习中的核心地位,表明了体育教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应该努力的方向,以避免在体育教学中对它的泛化.  相似文献   
965.
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丕相  闫民  戴国斌 《体育科学》2007,27(12):10-12,19
中国武术套路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运动形式,它不是动作加动作的简单合成与堆加,从套路的起势、收势到每一个动作的构思和操作,折射出中国人的艺术创造和思维方式,反映出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追求。正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总结的,“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从构成武术套路最基本的单位动作切入,对武术套路的动作性质、技术指标、文化意蕴、审美情趣、价值追求、民族习性等方面进行了文化学解析,从而揭示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66.
从分析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历史背景、时代意义出发,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农村体育的意义和基本特征,使农村体育能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社会大背景下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67.
从资料分析和实践调研入手,对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本科)课程方案进行评说,并从全国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趋势、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该专业新生现状出发,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68.
郭象的认识论历来被视为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原因在于他主张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的“冥而忘迹”论。这样理解郭象的认识论当然是不对的,因为这只仅仅看到了其认识论思想的一个方面,而且对这一个方面作了表面的、片面的理解。考察郭象在《庄子注》中关于认识问题的论述,他的认识论思想有三个方面,“冥而忘迹”论只是其中之一。从郭象认识论思想这三个方面的统一来理解他的“冥而忘迹”说,它并不神秘,且这个“忘”的认识论与郭象的“独化于玄冥之境”的“独化”本体论有内在的一致性。郭象的“独化”本体论实质上并不是一种逻辑分析式的理论和方法,而是一种显现、现象性的境域,它需要的是象性思维。  相似文献   
969.
马云霞  石培龙 《新闻界》2007,(5):145-146
本文从符号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两个视角考察广告意义生成的过程,认为在符号学视野中,广告是一个意义封闭的自足体,其意义的产生只与广告本身有关;在读者反应理论的视野中,广告是一个开放的意义场,受众决定广告的意义.虽然受众的个体差异会导致其对广告理解的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才是其解读广告的关键影响因素,正是这些共同特征为广告设计者和受众的意义共享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0.
"登遐"是古人对人死的讳称,由此义延伸,<庄子·大宗师>中有"登假于道",屈原<远游>中亦有"载营魄而登霞",二者皆通"登遐",但这里已表示达到某种境界的过程.庄子、屈原都幻想通过登遐去达到一定的生命境界,二者有相通之处,亦有区别.但最终他们的"登遐"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回归了古之"登遐"的本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