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7篇
  免费   15篇
教育   2196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9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敦煌残卷《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所收陶翰《古意》诗,作者又有王季友一说,经考证,应为陶翰诗。诗题又作《古塞下曲》、《塞下曲》、《古塞曲》,经考论,取《古塞下曲》为佳。诗句中有异文达14处之多,分别从文字发展、史地名物等角度予以考辨,并依“宜各从长”的要求给出己断。  相似文献   
92.
徐渭文学艺术造诣使他能在尺幅素纸上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其中诗与画的融合主要是意境上的融合,以及精神上的融合贯通;书与画的融合,表现在徐渭以书法为画法,及以书风助画风。诗、书、画的有机融合,还涉及到三者形式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93.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翻译家维特·宾纳翻译的《玉山诗集》是《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第一部英译单行本。宾纳在“散体”译诗思想的指导下,以独特的方式传译了唐诗的情感、语言风格和音乐性。宾纳创作的诗歌折射出他丰富的唐诗翻译体验,显现出唐诗意象、语言等“汉诗风尚”,是著名的“仿中国诗”。《玉山诗集》与仿中国诗为宾纳在英语诗坛赢得了盛誉,促进了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铁凝长篇小说《笨花》从史诗品格、风俗画等多方面着笔改变了她以往的写作风格,以一种新的视角关注着历史风云变化下的"世俗烟火",挖掘人性中的大美,关注人民的内在道德和智慧完成了她在艺术和思想上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95.
中国画从本质上看都是写意的。相对于西方写实绘画,中国画更注重“神似”,注意“象外之象”。中国画不受时空限制,大胆取舍,任意剪载,自由表现,看重事物的“常理”而不拘于“常形”,追求情感的抒发,吸收诗词歌赋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将书法用笔的节奏和抽象的线条美融入写意画中,使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出所描绘的客观形象本身。  相似文献   
96.
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诗词在艺术表现上也是绚丽多姿的。本文对其中较多出现的“男作女声”创作的类型、内涵、艺术效果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7.
强夯法在杂填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强夯法的加固原理,提出了用强夯法处理杂填土的设计原则、方案和施工工艺要求。阐述了强夯法设计参数的确定,路基处理效果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通过现场加固效果检测,证明该法具有显著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98.
解国旺 《天中学刊》2007,22(1):65-67,80
李攀龙编选的《古今诗删》一向被认为代表明代后七子派诗学主张的古诗选本。从选本推崇盛唐诗等方面来看,的确体现了复古派主张。前后七子古诗推崇汉魏,但《古今诗删》于汉魏古诗未见有特别的重视,反而多取六朝诗人谢朓、陶渊明及谢灵运等风格清新流丽的古体诗,树立了新的古诗典范,表现出一种比较宽泛的诗学取向。这表明他在具体的选录古诗过程中,并未完全贯彻复古派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99.
梁陈边塞诗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陈边塞诗与拟乐府的范围扩大和武将地位上升有密切关系。许多边塞诗有艳诗色彩,但仍以抒发豪情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0.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颐、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