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7502篇
科学研究   52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10篇
综合类   425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714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767篇
  2005年   673篇
  2004年   522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教师道德在最深刻的本质上是教师的自我实践。这是因为,发生于现实历史情境中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外部行动和内在意义合一,既指向学生,又形成自我。实践的自我是师德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师德的目的。教师通过日常实践确定自身和世界的意义关系。这种实践既不是事先预设规则的直接执行,也非不受约束无原则的任意作为,而是持续发问、行动、创新、再反思,尤其根据实践要求不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走向自我觉悟的探求过程。文牍化、口号化师德训令抽空道德实践的情境蕴含,只会造成教师反道德;无条件无凭借的自主发展则无方向无坚守,侵蚀道德反思能力,引发教师随波逐流,两种倾向都应否弃。  相似文献   
102.
数学与美     
在知识,能力、素质三者辩证统一结合起来的新教改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从各方面设计、研究.改进和实践中,让学生在现象中感悟和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03.
网络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功能,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目标与任务,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4.
多元文化并存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选择.德育作为思想文化的表达形式之一,其发展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当代日本社会已形成多元的社会文化存在.多元文化对日本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挑战,多元文化背景下日本德育也体现出多元化特征.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日本德育与多元文化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小学生道德判断量表>对义务教育阶段中高(4-8)年级聋生道德判断发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阶段聋生道德判断发展特点包括:(1)在法律维度和道德维度两个方面都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在自我维度和信仰维度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2)在自我、法律、道德和信仰四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自我维度上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6.
蒋介石从教育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基于自己的经验,发表了大量有关训育的言论,形成了系统的训育观:训育的实施是教育和社会的内在要求,目标是为了健全人格,达成此目标的方法可以通过制定共通的校训,思想、生活指导,以及军事训练来完成,训育的至高原则是以身作则。我们可以客观评价蒋介石的训育观,认识其历史价值和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107.
推进现代德育及其现代化建设,必须对传统德育加以批判的继承。不可忽视的是在对其进行继承的超越过程中,对传统德育的认识理解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主流认识中存在着共时态层面传统德育研究的窄化倾向与历时态层面儒家德育研究的泛化趋势,以及大传统德育与小传统德育的两种不同认识。此外,也存在传统德育与德育传统的混淆以及对“传统德育”这一学术基础用词的错用甚至是滥用。这些共同构成了重话传统德育的现实机缘。  相似文献   
108.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被应用于道德教育层面。涂尔干从社会学角度入手,指出惩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在于帮助培养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尊重之感。只有采取说理的方式,能够引发儿童的道德羞耻感的惩罚才会对儿童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林森早期从事革命活动时就注重运用法律维护人民权益,尤其是在领导福建学生会收回福建矿产等利权、在江西帮助被外国巡捕棍毙的乡民打赢官司的斗争中善用法律,成效明显。林森认为要从根本上维护民权,"当求之于法治"。他在担任参议院议长期间,主持《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制定,初步奠定中国近代法治基础。他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后,极力主张实行"民治的政治","法治的政治,而非人治的政治",强调"促成宪政,实现民主政治,为建国的首要目标";全国上下都要养成法治的习惯。他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法治精神,对国家典章,躬先守法践履,安于"虚位元首"的法律定位,不争权,不逾矩,更不以权谋私,"足为国家法治,垂之典范。"  相似文献   
110.
分析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