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08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7322篇 |
科学研究 | 536篇 |
各国文化 | 4篇 |
体育 | 194篇 |
综合类 | 427篇 |
文化理论 | 10篇 |
信息传播 | 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474篇 |
2013年 | 434篇 |
2012年 | 692篇 |
2011年 | 579篇 |
2010年 | 467篇 |
2009年 | 428篇 |
2008年 | 570篇 |
2007年 | 780篇 |
2006年 | 759篇 |
2005年 | 647篇 |
2004年 | 497篇 |
2003年 | 498篇 |
2002年 | 443篇 |
2001年 | 312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龙雪津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6(4):73-76
德育本质上是个体人格和品德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内在需要和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传统的德育只把受教育者当作各种道德规范的受体,很少去正视其心理世界,以至在德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难以理解和沟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要了解、尊重并有意识的满足学生个体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需要,将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顺利完成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2.
生活德育,就是要把德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以生活为视角来考察和描述德育,让德育结合生活、围绕生活、在生活中通过生活来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针对大学生生活德育的困境与存在问题,本文从确立科学的生活德育理念、培育有作为的双主体、构建多方联动的全员德育格局、重塑以生活为基础的德育介体、设计多维度的德育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克服知性德育由于脱离生活而导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3.
武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其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宇宙、自然、人、物的和谐统一。武德以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为价值取向,其实质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文化凸现了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功能,武德文化对培育自强不息的精神、竞争意识、民族凝聚力、明礼诚信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独特的功能,弘扬武德文化能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及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74.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学校的本质所在,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要求,更是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75.
Lai Zhiming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在鲁迅小说的整个审美世界中,女性形象占有一席特殊的显赫的位置。鲁迅以其独特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既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的全部内涵,鲁迅侧重挖掘她们性格的缺陷软弱和致使自己失败的内在因素,体现了鲁迅对历史的悲剧思考。 相似文献
76.
朱晓东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9):82-84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堪忧的情况下,建立全方位的诚信道德教育体系,培育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道德文化,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诚信道德约束机制是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7.
在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广全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19(2):23-24
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引人关注,近年来学校德育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而心理教育又与德育相脱离。通过对二在内容、目标和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发挥心理教育对德育的积极作用,将二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78.
魏颖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9):17-18
高校德育的人本化,就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德育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位,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来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德育教育的本体。 相似文献
79.
公民社会理念下的学校治理与校长权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结构变迁促使公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化的公民社会理念为学校变革提供了背景因素和理念支持。学校变革不仅要适应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要主动开辟一种治理的路径。这种路径分为对学校的治理和学校共同体内的道德领导。在此二重作用下,校长权力在本义、来源和运行上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0.
胡象斌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28-30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高职院校在大学生道德建设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惟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以德治国思想贯穿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层级式道德体系,增强德育实效性,才能有效防止大学生的道德失范,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