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9946篇
科学研究   64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40篇
综合类   642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7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864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636篇
  2009年   606篇
  2008年   819篇
  2007年   1137篇
  2006年   1084篇
  2005年   998篇
  2004年   800篇
  2003年   737篇
  2002年   642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蒉延芳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上海工商界的著名宁波帮企业家。以蒉延芳为个案,通过对其一生工商实践和社会活动的回顾与总结,分析了宁波帮企业家中“知识务求其新,而道德务存其旧”的独特现象及其对当代企业家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2.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职业活动中各行各业人们应当共同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当代大学生存在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缺失、滑坡的现象,分析其成因是多重的,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高等学校可采取营造良好环境、强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实践、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等有效途径,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  相似文献   
103.
晏辉 《教学与研究》2002,46(10):34-39
本文依照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逻辑关系 ,集中论述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生活价值及其理念之间的必然关系 ,其中生态价值是前提、社会价值是基础、生活价值是目的。 2 1世纪的生活世界应当是一个由前提、基础和目的构成的有机的、协调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04.
孟子道德哲学的实践特质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人的自由自觉和创造性的本质活动,过程性、批判超越性和现实性是实践的三大特质,这些在孟子的道德哲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主要从性善论、政治道德、人伦道德三个方面对比作出尝试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对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研究也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匡正高校德育教育理解的基础上定位德育教育的基本内涵,对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德育人才队伍建设、德育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国外官德建设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的官德建设与其现代化建设进程是紧密相联的,它主要体现在先进的管理理念,规范的、具有操作性的规章制度,科学的官德教育手段和良好的公民道德基础等。我们总结国外官德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比较和借鉴促进我国官德建设,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7.
武松报恩悲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报恩思想表现武松的悲剧命运,是《水浒》人物描写的一大特色,武松的报恩思想是其悲剧的内在根源,支配了其一生命运失一过程,封建传统文化是产生报恩思想的基础,小生产意识和缺少人性呵护是报恩思想形成的原因,有恩于已的所有人都是报恩的对象,武松以结局表现了作者对报恩思想的否定。  相似文献   
108.
作为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德教方法上主张按照社会的实际生活进行道德教育,他的德教方法对今天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实施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通过对思想品德结构的分析,对思想品德这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的,由心理、思想和行为等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0.
鲁迅的启蒙思想是“立人”思想,即紧紧扭住“奴”如何转变成“人”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如果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身份来划分,他笔下言说的对象主要有三类,即统治、民众、知识分子。在这三类中,统治的专制制度和愚民政策是造成后两类“奴性”根源的缘由。因此,鲁迅在对这三类的分析、批判和解构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立人”思想,即从铲除“奴性”产生的根源入手,进行了前所未有、令人颤栗的“灵魂”的审判和拷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