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10929篇
科学研究   708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440篇
综合类   655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4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1027篇
  2011年   950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657篇
  2008年   847篇
  2007年   1093篇
  2006年   1102篇
  2005年   942篇
  2004年   776篇
  2003年   729篇
  2002年   633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哲学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把握,既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哲学之所以产生并存在了几千年的根本原因,而且随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更加凸显其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澄明与反思。哲学所体现的流变性、超越性、矛盾性等特征与人类生存所固有的不定性、创造性和悖论性等内容是相对应的。哲学与人类生存的这种内在统一性表明:一方面,哲学是人类生存之所必需.只有从哲学去把握人,才能理解人和人生存的真谛;另一方面,哲学只有在对人的生存本性的把握中.才能使其追根溯源的底蕴得到切近与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2.
以权威为基础的德育模式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明确了德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要求,规范了人们按社会传统的道德规范做事,在迫使社会矛盾延缓和防止冲突失控方面,起着有力和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权威模式的德育,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发展也有着明显的限制和副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应当摈弃以权威为基础的服从式的德育,建立和谐自主平等的德育新基础。依靠自主建构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道德信念和行动准则,德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3.
区分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是解读儒家性善论教育思想基础的前提。"性善论"是一种实践理性哲学的概念,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学意蕴,强调性善意味着人与物的区别,人的价值的凸显;强调性善即是对人的道德主体性的肯定;强调性善才可能确立"道之以德"的正确教育原则,才可能为道德教育定性。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出现了加强行政哲学研究的趋势。行政哲学已经成为行政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并产生了为数不少颇具价值的理论成果。然而,行政哲学在我国的研究历程毕竟还相当短,理论研究的诸多方面尚未取得普遍共识。本文对国内关于行政哲学研究对象的观点进行了集中梳理,在对这些观点的认识的基础上,从马克思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角度重新界定了行政哲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55.
笔者结合几年的德育工作实践,认为:完善的制度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窗口;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6.
校本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语词,校本发展是建立在多元、整合、开放的哲学平台之上的,从生命哲学的角度理解校本发展的生命意蕴,能实现校本发展与课程改革的有机整合,发挥校本发展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蓬勃发展,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但企业道德风险的大量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阻碍力量。我们必须以树立良好企业道德为根本方法来逐步化解民营企业发展遭遇的各种道德风险,不断推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8.
“劳作教育”是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劳作学校是实施其“劳作教育”的机构。职业的训练、职业训练的伦理化和共同团体的伦理化是劳作学校的三个基本任务。凯兴斯泰纳关于这三者的精辟见解,对我国职业学校开发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的德育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9.
如何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可接受度,是高校德育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对大学生德育理解的偏失和错位,道德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德育的教育问题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德育的可接受度。必须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构建合理的德育目标体系和健全科学的德育评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60.
健全的人格品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在健全的人格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转型期社会的无序现象无疑是大学生道德行为出现“亚失范、或“失范”的诱发因素,但学校德育长期以来对人格品质教育的忽视,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状况忧的内在因素。高校德育要摆脱自身的困境,改变“不作为”的状况,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把倾斜点放在人格品质的培养上,这不仅是高校德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全面推进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