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7784篇
科学研究   53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28篇
综合类   454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840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689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学生在处理学友关系时的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恶意对待同伴和缺乏真诚两方面。从美德论来看,学生在与学友相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狭隘心胸、冷漠态度和虚伪表现呼唤宽容、友善、忠诚等美德的滋养,学友之间应当化对抗为对话,变对手为朋友;从功利论来看,学生在处理学友关系时的道德失范行为会导致情感互动荡然无存,学业互助消失殆尽;从道义论来看,学友交往中的恶意行为违背人道主义原则和真诚原则。我们倡导的学友伦理关系的道德理想是以诚相待,砥砺同行,珍视友谊。  相似文献   
32.
以权威为基础的德育模式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明确了德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要求,规范了人们按社会传统的道德规范做事,在迫使社会矛盾延缓和防止冲突失控方面,起着有力和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权威模式的德育,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发展也有着明显的限制和副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应当摈弃以权威为基础的服从式的德育,建立和谐自主平等的德育新基础。依靠自主建构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道德信念和行动准则,德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3.
我国不少大学生存在学习意义感低下、未来规划迷茫等目标感缺失体验,高校学习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对1010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和对35名本科生的深度访谈,研究表明:第一,学习自由和学习规范环境均对目标感缺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学习自由的影响力大于学习规范。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越强,学习规范对其未来迷茫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学习自由有利于学生形成长远目标,对其目标感发展具有深远价值。学习规范虽能缓解学生的目标感缺失体验,但维持的是短期目标。第二,学习压力环境对目标感缺失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业失败后懈怠或限制其自我探索。第三,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的迷茫是建立长远目标的必经之路,但我国“高中-大学”教育的系统性脱节增加了学生从短期目标明确状态陷入懈怠而迷茫状态的风险。  相似文献   
34.
优绩主义(meritocracy)是现代社会进行选择与分流的基本原则,“追求成功”是现代社会及学校教育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规范。本文基于一所重点中学高三教育的经验资料,以“成功伦理”概括其凸显的育人价值取向,从高三教育对于“成功”的意义诠释、对学生相关价值观念和性情倾向的塑造、所建构的人际交往规范三个方面,呈现并辨析了案例中学对于“成功伦理”的理解与培育。在个体性竞争的选拔制度的引导下,“追求成功”的价值取向已不仅是学生个人学业上的目标,更是被高三教育深刻地构建成为学生适应融入社会生活时应具备的观念共识。然而,优绩主义内在的理论悖谬使“成功伦理”有违教育的正当价值,高中应当为学生超越“成功伦理”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35.
道德是根植于个人内心深处的,其本质是“利他”。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个人经济生活的永恒主题,同时又会产生败德行为。现在我们的社会不仅是需不需要一个道德基础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在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如何发挥道德基础性作用的问题。道德基础性是指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必须是以秉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追寻美德为前提条件,个人应该是在道德基础的框架当中追求利益最大化,道德和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具有互为性的。  相似文献   
36.
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生涯中,他十分重视对人的培育工作。为此,他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大量关于人的培育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曾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就今天而言,研究孙中山的育人思想,同样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7.
倡导"理解"与"生成"的现代课程知识观转型,要求课程改革更多地关照知识与人的生存意义之间的联系,提升人的精神生命。据此,面对"知识灌输"与"人文化成"之间的矛盾,高校德育课程目标设定应由实体思维转向过程思维,促进大学生的意义世界生成;课程内容设计应以问题意识为中心,回归生活;课程实施应以理解为基础,变知识灌输为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38.
成人新时期的图书资料贵在精,贵在新。它在成人高校图书管理者的开发下,为成人高校的德育、教学和辅助教学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最新的资源和最新的信息,为成人大学师生创造性地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新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9.
道德空间作为一种亚空间存在,既是人为的空间,也是为人的空间,包括个体道德空间与社会伦理空间两个向度。在道德空间语境下,道德教育即道德空间建构、凝聚及流动的过程,是明晰个体道德空间界限、凝聚社会伦理空间共识、强化个体道德空间与社会伦理空间双向流动的中坚力量。在当下道德教育中,个体道德空间的错位、社会伦理空间的肢解及个体道德空间与社会伦理空间的静态悬置等道德空间危机频仍,以致其建构受阻、凝聚受限、流动受堵。道德教育理应对此作出回应,借由观照生命整全、构筑信任社会及塑造公共道德的实现进路,重建令人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的道德空间。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comments on Darcia Narvaez's Kohlberg Memorial Lecture, published in this issue, with respect to her contrasting ethics and economics, or morality and market. My basic claim is that ethics and economics, properly understood, are just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One main point is that all morality solves cooperation problems and includes positive and negative sanctions to uphold it. The second claim is that competition in market economies is, in principle, ethically justified, and where it creates a problem, it is not just an ethical problem, but by the same token an economic one with which economists are concer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