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5525篇
科学研究   239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66篇
综合类   45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六经皆史”说是章学诚站在学术史的立场通过对传统史传文体的批判而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史学命题,它不限于对史传文体做客观的分析,而是重在探究撰史的作意,强调专家之学。他所提出的记注和撰述传史理念,是对刘知几言事分立、相兼观点的深化;而“《书》亡而后《春秋》作”的命题具体勾勒了先秦两汉史传丈体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972.
朱军  江海珍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54-55,92
文章讨论中国古典风格理论的民族特色。"文气"论是古典风格理论的主题形式,"譬喻"是文气风格论的民族艺术手段,"风骨"则体现了文气风格论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973.
音乐剧的音乐形式是歌剧化的,它是古典歌剧艺术的现代传承,是现代音乐戏剧的主流。古典风格音乐剧的演唱中具有独特个性,文章从古典风格音乐剧及其流行演唱风格、剧目、歌曲等方面对音乐剧具体的演唱环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4.
阐释海报《南音》设计的追求:以"静"和"空"为美的意境,"淡"、"儒"、"素"为雅的风格以及简明准确的视觉语言。着重对海报的视觉语言文字、图形、色彩、版式进行分析,对当代海报发展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设计观念的更新,主题概念的创新、创意手法的多样化以及信息传达与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等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75.
所谓“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胱”,并不是指江淹诗风受到了谢胱的影响,而是指江淹试图融情入景的努力在谢胱处得到发扬。刘宋一朝,高门士族复兴了汉魏以来重抒情的清怨诗风,但是如何将其与当时新兴的“如印之印泥”、“酷不入情”的山水诗风整合在一起.是当时诗坛必须面对的问题。江淹在调和两大诗风的过程中下启谢胱,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76.
非处置式“把”字句在戏曲语言中大量存在并具有特殊艺术效果。对各种语体语言作全面客观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977.
浅析我国喜糖包装设计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喜糖包装在不断的创造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内涵。每一个时期的喜糖包装随着历史的不断改变和发展而产生相应的设计风格。从历史发展的特点研究各个时期喜糖包装的设计风格演变,对喜糖包装品牌系列化、风格个性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8.
庾信集南朝与北朝、魏晋文学与六朝文学大成,将南朝好尚的声色之美与在北朝的悲剧性人生体验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见美景而伤怀的构思方式和凄艳风格。杜甫继承并发扬光大庾信诗歌经验,使这种特定的审美偏好逐渐发展成为"以乐景写哀"这一普遍使用的技巧和自觉的创作传统。相同、相似的人生经验使得庾信、杜甫诗歌审美偏好相同,虽然"萧条异代不同时",却"异代可同调"。  相似文献   
979.
文章通过对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创作历程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对比,来阐述贝多芬在创作技法和风格上的演变之路,它是联系古典和浪漫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980.
中国近代是"三千年未有的历史大变局"时代,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纪传体史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魏源对纪传体史书的改造、梁启超对纪传体史书的辩证认识和实践以及钱穆、柳诒徵对纪传体的守护与阐释,表明他们的创新和实践既来源于固有的史体形式,又跳出和高于固有的史体形式,客观上推动了纪传体史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