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396篇 |
科学研究 | 8篇 |
各国文化 | 1篇 |
体育 | 5篇 |
综合类 | 20篇 |
信息传播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吕特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2(3):41-44
李渔的小说表面上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而实际上背后包含浓郁的悲剧意蕴。这种悲剧意蕴主要包括:人生的悲凉与无奈;美的不合理的悲剧命运;封建末世的感伤情绪。悲剧意蕴的获得使李渔的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也因此不能把李渔的小说简单地划入轻松喜剧或滑稽喜剧一类。 相似文献
62.
ZHOU Shi-pei 《海外英语》2015,(1)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Lu Xun’s stories, translated by Julia Lovell and the Rangs, are to be studied from the eco-translatological perspectiv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is m... 相似文献
63.
"黑土地"作为东北平原最珍贵的土壤,同时也是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里主要意象。通过解读部分中短篇小说,以此来剖析"黑土地"这一意象里乡村人与都市人对这一意象的依恋与崇尚。乡村人这一部分重点剖析"黑土地"对于乡村人所蕴含的物质、精神与生命三个层次上的丰富意义;都市人这一部分重点阐释他们在身体与灵魂里放逐自己,皈依土地。在乡村与都市这样一个二元对立系统里,"黑土地"这一意象贯穿其中,串联着乡村人与都市人对"黑土地"的眷恋。 相似文献
64.
梦是潜意识的表现,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一种离奇的折光反映。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纳入文学作品,自古至今延绵不绝。唐传奇中亦有一些记录梦境的文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着唐代社会生活。研究这些文本,有助于我们多层面地认识唐代社会。从唐梦传奇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其主要体现在仕举官宦梦、风流艳情梦、伸冤托志梦、隐晦悠远梦等方面。 相似文献
65.
任明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53-60
阮屿的《传奇漫录》是越南小说史上第一部汉文传奇小说集,具有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开启了越南传奇小说创作的高潮。在情节内容、艺术构思和语言等本事方面,《传奇漫录》主要模仿、借鉴了《剪灯新话》,同时也借阮屿非凡的文学才华和超群的艺术想像力进行了创新,在融合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66.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意识流等西方思潮一波接着一波涌入中国作家的创作视野之中,在这些思潮的催动下,作家们将各种文学实验发展到极致,一度曾将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丢弃。9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真正具有持久阅读价值和永恒意义的还是那些具有现实主义品格的文学作品。新世纪以来,短篇小说从关注底层、关注弱者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时代命运及道德情感的创作方法,反拨虚空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创作现状等三个维度,显示出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复兴这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7.
68.
69.
从唐人女侠传奇到21世纪女性武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4(4):37-41
唐人女侠传奇中最有光彩的是“历史宏大叙事”,代表作为《虬髯客》、《红线》、《聂隐娘》等,女侠成为作品的第一主人公,女侠形象具有明显的叙事主体性。21世纪大陆新武侠出现了“女性武侠”的新潮流,其庞大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使之已经成为大陆新武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人女侠传奇到21世纪女性武侠,其女性的主体性一脉相承,21世纪女性武侠完全可以从唐人女侠传奇中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70.
孙旭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7-9
明代话本小说家的地域意识与宋元话本小说家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表现出理性、专一、明确、深刻的特点。这同样与“说话”的表演方式,市民的需要,话本小说家的思想水平、艺术修养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