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76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8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吴趼人的《恨海》被认为是"写情小说"的代表之作,作品描写了两对年轻人的婚恋悲剧,在腐朽阴暗的内容中展现了充满创新精神的高超写作技巧,无论是内容的叙写或是结构安排,还是人物叙写都有着与以往传统白话小说不同的鲜活气息,这些鲜活的气息与作者描写的晦暗内容形成了奇妙的对比。这些小说修辞手段的运用对我国小说走向现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叙述视角的选择和变化暗含着作者特定的意图。自20世纪以来,在叙述学和文体学领域,叙述视角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然而在翻译研究领域,叙述视角的传递问题仍然缺乏关注。认知文体学丰富的理论有助于我们通过细微的词汇或语法标记辨别原文和译文中的叙述视角变换情况,探讨作者和译者对文本世界的建构。《愤怒的葡萄》及其五个汉译本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小说翻译中叙述视角的传递与作者意图传达的关系:翻译时叙述视角的变化会影响原文作者意图的准确传达,因为叙述视角的变化会影响意义建构的方向,进而影响准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对原文叙述视角的准确判定有助于译者构建原文文本世界;译文越贴近原文叙述视角,越能准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剧作家孙毅应美国汉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之邀而创作的系列动画剧,通过巧妙的角色设置、大胆创新的结构和流畅幽默的叙述手法以及对人物形象逼真生动、富有人性化的定位,将中国传统题材中的古老故事进行了富有时代感的、全新的书写,给古老的故事注入现代文明的因子,用现代全新的手法加以表现,使传统题材中深刻严肃的主题得以通俗活泼、轻松明快地呈现。  相似文献   
14.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编年体史书,以其叙述的典范性为后世史传文学和叙事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在叙事方式上亦史亦文的特点,以及它在叙事方式中体现的思想性和兼容性,都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历史著作。文章以叙事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藉由对《左传》叙事结构、表现形式及其话语的把握,凸显它作为一部史书的浓厚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15.
从小说的叙事性到戏剧的小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初的董桥散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董桥散“传神”的表达特点。从董桥散的形式和主体精神两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特点及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弗兰克·萨吉森是新西兰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著名作家。他以崭新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新西兰民族文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文章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人物刻画等角度探讨其著名短篇小说《一个好心人》精湛的叙事策略和独特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8.
Following the trend of consequential accountability in US public education, New York City introduced a teacher evaluation program during the 2013–2014 school year that linked teachers’ individual performance ratings with their students’ exam scores. As this program systemically alters the natur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by transforming students into the means to an e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viabilit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accountability progra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eachers – those who were the subject of this new policy. This study of 15 teachers’ narratives from 3 distinct schools illuminates a social-organizational process that I refer to as mediated institutional assault – a perceived attack on the teachers’ sense of personhood and moral agency perpetrated by mediating figures whose actions were facilitated by bureaucratic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ally coordinated tools of control. Thus,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consequence of this new mode of accountability is not merely the threat of losing one’s job, but also an insidious form of psychological assault, which in its masked delivery violates teachers’ sense of relational morality and challenges deeply engrained beliefs about their role as educators.  相似文献   
19.
随笔文写作是学生反思自我,建构自我的平台,是学校叙事辅导中的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随笔本为辅导媒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和相互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写作兴趣、挫折承受力、自信心、交往能力方面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作品中的时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时间是小说叙述的最基本层面,又是小说形式中最尖端的操作项目,对时间的沉思是作家人生探索的最高层次。在缺乏具体时间认定的沈从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叙事时间丰富而深刻的把握:对叙事时间的巧妙控制使《边城》的结构成为一个精美的“完型”,其中的人物体现出“自由意志”;其他小说中,时间成为命运的显现形态;“反复叙事”催生出“地志小说”;时间还是沈从文历史思考和生命体验的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