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042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13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埤雅》是宋代名的训诂学作,它详尽地探索了声训方法中最高深莫测的“声旁训义”的释义方法,建立了科学的“有声即有义”的声训体系。为宋代人的小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2.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开始了全新的历史书写实践;历史感成为塑造所有正面文学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入手,具体探讨了历史感所蕴涵的各种因素,从而试图揭示出历史感成为无产阶级洗礼仪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3.
文章将宗教归结为一种与世俗秩序并列又与其发生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体系。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信众心理层面考察了宗教的源起;解析了宗教对社会结构和信众所具有的多重功能;揭示了宗教在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24.
本色化叙述语言是对生活本来面貌作原色叙述的语言。它能够描述出被刻画人物的独特身份和性格及其所在环境,准确而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本色和活动状况,从而唤起读者的本真体验。运用本色话叙述语言来叙事,实际上是一个创作和接受的心理问题。叙述者用本色化叙述语言将自己或人物的个人认知、个人体验传达出来,力图表现生活的本真状态,实现读者与被刻画人物最近距离的接触;读者因其曾有过的相同或相近的生活体验而对叙述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其最真切的本色体验,进而实现二度体验和二度阐释,达到创作的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25.
才子佳人的叙述模式从清末民初开始,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大团圆的结局被打破,叙述对象与情节类型也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面目,直到当代,这种模式真正融入了世俗化的叙述中。成为一道或隐或现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26.
逻辑语言与思维观念意义域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意义”研究方面,哲学界至少提出了五种名理论:功用论、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和语义论。章通过对符号语言与思维观念表述之间关系的分析。论述了思维观念意义域的涵义及传统逻辑符合论观点局限性的缘由。  相似文献   
27.
滦河流域文明曾经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内容,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高潮,作者仅就清代康乾盛世以前的五次高潮做概述和简评。  相似文献   
28.
探讨语言展开方式与文学的关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内部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汉语诗歌的自由赋予了叙事以方便,而叙事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则作为钙质甚至骨架而成了硬度的象征。诗歌同样可以成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如果能够建立一门“诗歌叙事学”,则现代汉语诗歌的理论言说将会获得新的锐利眼光和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29.
“我”是一个鲜明地标志主体意义,能产生特殊抒情效果的符号,李白诗以“我”字领起最多,其使用频度在唐代诗人中最高,这一突出的创作现象反映出李白诗歌强烈的自我确认意识,折射出浓厚的狂放色彩,体现出李白的自我主体意识的高扬在盛唐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30.
随着21世纪到来,闻一多的事迹正从历史事件变为文化符号。其独特性在于:一方面承继屈原为代表的古代理想人格,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爱国精神;一方面又力图求新、求变,推动社会变革,追求“明天会更好”的陌生理想。这是中华民族与西方文明迎头撞击并纳入世界格局后不得不作出的艰难回应。闻一多不惜以死抗争的献身精神,把推动民族进步的努力变成了一种非凡的使命,其作为文化符号的独特价值,必将转化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新的资源和象征,从而连接了传统与现代,昨天与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