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05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的文化反思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影响对徐訏的文化反思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2.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的本土化问题,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地位的国度里,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如何使中国的包装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包装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通过解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何荣汉的陶研新著,在回顾陶行知认信问题研究史的同时,试图说明什么是陶行知研究中的“跨文化视角”,以及它是如何助成人们摆脱长久以来在陶行知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等一系列信仰认知问题上的纠结的。  相似文献   
104.
城市形象的建筑文化特色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为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更好地把握建筑文化特征,应注重保护建筑文化生态环境,妥善处理新老建筑的协调关系;同时更应从创新入手,拓展建筑文化的本土语言。  相似文献   
105.
“传道”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如何做人 ,而做人的基本应从爱祖国教育、爱家乡教育、孝敬父母教育抓起。重视这几项教育 ,受教育者才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把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原点”,从文化的视角对中世纪大学及其运作进行了分析。基督教文化是贯穿整个中世纪的主线,基督教的影响也贯穿于中世纪大学组织运作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7.
迁移现象在语言学习中普遍存在。本文详细地分析并阐述了语言学习中的迁移理论,从多方面探讨了本族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指出外语教师应掌握语言迁移理论,弄清迁移的本质和规律,驾驭迁移技能,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地利用正迁移,转化负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8.
母语思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即负迁移和正迁移 ;我们的母语在诸多方面不同于英语 ,汉语是注重主题的语言 ,而英语则是注重主语的语言 ,如果一味地用汉语句式来套用英语句子 ,我们就会错误百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共性来促进“正迁移” ,借助母语思维来促进英语学习 ,从而提高外语学习效率。我们要避免负迁移 ,促进正迁移 ;充分利用汉语思维 ,进行汉英对比分析 ,区别不同点 ,联系相同点 ,从而达到尽快掌握英语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9.
跨文化交际应该是不同文化的双向交际.但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中国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文化价值观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无法得以充分体现.这种"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基本对策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交际主体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10.
林语堂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独特典型,在他晚年的精神自传<信仰之旅>中,他描述了他"从基督徒到异教徒,再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的内心旅程,其中对儒、道、佛等哲学和宗教体系和基督教之间的相异与互通之处,多有独到的发掘与心得.本文以该书为探讨对象,结合林语堂人生和创作活动,说明中国近代知识人为什么和怎么样来面对基督教的体认问题以及"信仰回归"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