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05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世熊是明清易代之际,福建宁化的代表文人,迄今为止对他的关注甚少。关于其李氏一族的《李氏族谱》目前是否存在尚未明确,但其李氏一族各成员在明季宁化抗击寇乱、保护乡里的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李世熊一生的思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试通过对史料的整理考证,对其祖籍、家世及家族成员作出初步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62.
基督教历来就重视音乐的传播沟通作用,赞美诗是基督教通常教会仪式中的主要程式。富能仁利用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形式使傈僳族人改信了基督教。富能仁的宗教传播策略是一种隐蔽性的文化置换策略。傈僳族人能够接受基督教信仰,关键原因就是基督教在保留无伴奏四声部合唱这种傈僳族文化形式的基础上赢得了傈僳族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3.
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元素的调查发现,中国文化内容缺位现象严重,分析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很多中国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向外国人来阐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文化,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针对这种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位的状况,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4.
公元5—15世纪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千年是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中世纪西欧的王权和教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中世纪西欧历史重要的内容。这一时期,西欧世俗王权与教会是并存的两大政治力量,二者时而勾结合作,时而冲突。封建社会确立初期,教会依附并支持世俗政权。自10世纪开始,教会实力不断增强,教皇开始与世俗君主争夺西欧最高统治权的斗争。13世纪教权达到顶峰。中世纪后期,教权在与强大起来的英法王权斗争中失败,教权最终从属于王权。  相似文献   
65.
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CBA2009—2010赛季比赛主力本土前锋与外援前锋攻防能力指标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与优势.结果表明:得分、前场篮板球、助攻、失误、后场篮板、抢断有显著性差异,二分球进球率、三分球进球率、罚球率、盖帽、犯规无显著性差异.本土前锋在失误、犯规比外援前锋少,三分球、罚球命中率要高于外援前锋,引进外援对本土前锋的水平提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新兴的"国学热"等现象,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端正了以往"崇洋媚外"的文化态度。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得以在中华儿女中一代一代地流传。文章将以胶州秧歌为例,浅谈原生型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67.
当代西北乡土作家笔下塑造了一批不安于现状、试图打破乡村常态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一代叛逆农民形象。由于现代生活的城市化、商业化主潮以及东西部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减弱了他们在当代社会中的主体认同感,又因为没有可供借鉴的范本和经验,他们体验着更多的焦虑与困惑,加上青春的骚动,许多的叛逆都是盲目的。另外,作家们也塑造了许多理性的年轻农民,他们在现代化进军西北乡村之时,进行着西北农民的现代性转化和自我人格的建构。这些富有理性的叛逆者形象不仅对"中国农民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农村将如何发展"这样的社会实际问题有所帮助,也对当下乡土作品中新型农民的塑造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8.

The experience of becoming a teacher involves more than learning to use the tools of the trade. Using the example of teaching questioning strategies in a curriculum methods seminar for student teachers, two teacher-educators present questions and dilemmas that arise out of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use of language as a tool, and the experience of language as an aspect of becoming teachers. Anecdotes from classrooms show how student teachers develop an awareness of the dynamic interplay of these language forms. We suggest that this dynamic interplay can be understood as aesthetic form, an aspect of teaching practice which enables teachers to sustain the pedagogical relation.  相似文献   
69.
中国文学的“还乡”母题创作植根于中国乡土,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还乡”母题文学先后呈现出“缱绻的美梦一沉重的思考一冷漠的叙事”3种不同的情感形态。这3种不同的情感形态与中国乡土所经历的现代发展道路息息相关,交通的发展、作家身份的变化、启蒙的出现与消解等因素,决定了中国“还乡”母题文学的情感变迁。  相似文献   
70.
本以长老会为中心分阶段考察了日据时期台湾基督教合的政治态度,认为教会在日据初期就认同了日本人的统治,并且在日据50年中一直置身于中国人民抗日活动之外。同时章进一步指出,教会的这种立场与教会在清代的经验、教会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以及教会“本土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