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966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1篇
综合类   77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很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产生了认识上的错误,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异化现象,典型表现有:课程教材只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忽略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究:课堂活动片面追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把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对立起来;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由确立到实现的“过程”.对此,我们必须适时反思,并积极探讨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白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0):1482-1490
科技人才称号的管理与使用,事关科技强国建设战略大计。近年来,科技人才称号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广为诟病,引发全社会对诸多科技人才称号管理问题的深沉担忧。因此,系统研究科技人才称号的历史渊源、内涵本质、异化问题,进而找到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回归之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历史看,科技人才称号因科技人才计划实施而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存在合理性。从内涵本质看,科技人才称号是特定科技人才计划的入选身份标识、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赋予杰出科技人才的学术荣誉,更是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但现实中因科技人才称号使用标签化、终身化、商品化、权力化问题异化了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需进一步优化人才计划顶层设计、实施人才项目精细化管理、改革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强化人才责任使命担当、重塑社会人才价值观念,以回归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发挥科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业主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主体、客体和载体构成了产业系统。在现实的产业实践过程中,客体和载体即物的要素日渐凸显,而主体即人的地位和人的价值却有被忽视的倾向。通过对产业主体及其意义的阐述,论证了产业主体在产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产业与产业主体相互异化的现状,提出了尊重产业主体的价值是构建和谐产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期刊学术论文的被引缺失研究——以情报学期刊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德俊  孙振  庄重 《图书馆论坛》2012,32(3):175-180
学术论文被引可以为学术论文质量的判定提供依据。论文以部分情报学刊物中被引缺失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引文数据库》网络版为统计源,从数量比例、篇均引文率、被引缺失论文的基金论文分布、被引缺失论文的研究主题等视角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期刊的被引缺失论文指标应纳入期刊评价体系,并从稿源选择、学术研究规范培育、期刊间合作等视角提出提高期刊质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解析中国古代无讼理念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是中国古代最具有文化代表性和最富有文化韵味的司法形式。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调解对于解决各种民间纠纷,维护古代中国的稳定和秩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直至今日,调解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民间和法院中仍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厌诉讼重调解的司法形式,解析其成因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认为,无讼理念的形成既有社会基础,也有思想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对现代主义进行颠覆与反拨之中兴起的后现代文化以其特有的逻辑深度模式的削平、主体性的零散、生活的审美呈现,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格的塑造并使其走向异化,最终形成集戏仿性、边缘性、仿像性人格于一身的“后现代人”。在内心世界、他人世界、虚幻世界中放逐了自己的后现代人,最终虚化为游走于幻想和真实之间的魅影。  相似文献   
17.
"瘫痪"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依斯早期的作品<都柏林人>所反映的重要主题.作者通过揭示19世纪都柏林狭隘瘫痪的社会现实,和此种社会环境对都柏林人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来表现主题,他对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内部性格和精神品质的剖析和展现,使"瘫痪"主题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更深入细致的表现.<痛苦的往事>中主人公达菲先生是小说集中都柏林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对这一人物进行剖析,并从他所代表的成年都柏林人的精神生活入手,来解读和分析小说集主题"瘫痪",进一步展现"瘫痪"在人物内在精神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英汉翻译例句词典》词目下不列注解只举例句,使读者对“没有上下文,就没有意义”豁然开朗.该部词典从上千部(篇)作品、文献中选出妙句及佳译,揭示了“词无‘定义'”、“译无‘定法'”的译学真理,堪称独树一帜、雅俗共赏的翻译词典.  相似文献   
19.
穆旦早期的诗歌作品,表现了诗人与世界之间的异己性关系。这种异己性关系是穆旦接受中外现代主义诗歌传统影响的基础。在个人与世界的异己性关系中,穆旦认为个人的存在是自明的,认同了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中的个人观念。这种认同导致了个人真实性的丧失,形成了其诗歌中分裂的自我形象。穆旦的诗歌创作,正是以其早期诗歌中分裂的自我形象及其困境为起点展开的。  相似文献   
20.
马尔库塞结合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说”和弗洛伊德的“爱欲说”.提出了“人的异化”理论.并从主体性哲学层面细致分析了人的异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深入剖析了人走向异化的深层原因。面对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普遍异化的现状.马尔库塞进一步探讨了克服异化、拯救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即通过艺术实现爱欲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