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5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5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鹂 《丽水学院学报》2008,30(2):104-106
就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如何更好地体现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从分析课程特点、定位培养目标入手,结合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52.
文章以宋江西籍南渡词人为研究对象 ,分析考察了他们的个性气质和词作风格 ,认为他们不仅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 ,且词作反映时代兴亡巨变与家国灾难危机 ,苍凉沉郁 ,具有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崇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53.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初步了解残疾人态度量表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结构可以分为乐观—人权,行为误解、悲观-绝望三个因素。在乐观人权因素上存在性别差异,是否与残疾人有过接触的经历与其对残疾人的态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54.
道情散曲主要抒写对世俗社会人生的摒弃,警醒世人摆脱尘俗,也表达出作家无欲无求,归隐山林的思想。道情曲因其主旨而总是显得有些悲观失望,但对人世和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广,粪土王侯、名利、富贵的傲岸精神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视角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255.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参与国际交流,扩大对外开放,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对培养具备双语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56.
李渔的《闲情偶寄》从现实生活出发,综合阐述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生活中不同层次的(生理、心理、文化和精神)审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独树一帜的生活美学观点。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这一以人为本的美学思想特征奠定了李渔在中国生活美学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57.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大学生成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大学生成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要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58.
高科技人才流向特点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向表现为 :“明流” (从发展中国家大量流向发达国家)、“回流”、“暗流” (在发展中国家内流向跨国公司 )。其流向特点可以归纳为 :高科技人才流向市场“高地” ;高科技人才流向研发“高地” ;高科技人才流向创业“高地” ;高科技人才流向价值“高地”。吸引世界级高科技人才应形成全方位高地或建立特色高地  相似文献   
259.
为老年人就业创造新机会—以上海城市老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内地处于老年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有效地促进城市老年人就业,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难题。根据1992年与1998年上海市有关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上海城市老年人的在业比例、在业老人的职业构成及不在业老人的再就业意愿等状况。因此,应当积极探索尽可能减轻就业压力的促进老年人再工作战略,继续对老年经济实体的发展给予政策优惠,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老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选择适当时机全面推迟城镇职工的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260.
西周衰败之后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而秦国实现统一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秦穆公而下的几代国君注重人才 ,贤能之士的才能得以发挥。用贤任能是秦国对古代人才文明的继承和发扬 ,从而绵延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我们应积极借鉴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 ,善于发现人才 ,尊重人才 ,任用贤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