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5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科技人员激励强度确定与激励替代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建立  张军  王飞绒 《软科学》2003,17(4):65-68
本文通过借鉴激励强度的生物学分析,运用信息博弈论和效率工资理论,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强度进行确定,通过分析科技人员不同的激励因素之间的替代关系,指出不同的替代因素将对激励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2.
《世说新语》记载了很多僧人的故事,从他们与名士清谈、交游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佛理研究的深入以及佛教在当时的传播情况。以《世说新语》为基础,去考察当时僧人的文化素养,与名士交游的情况等等,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佛教在上层社会的传播提供了很多材料,从中可以具体地感受到当时佛理与玄理相互渗透、僧人与名士共入一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303.
本文通过对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论述说明人的价值与创造力的关系,通过阐述创造力及其基本特征说明人的真正价值,或者最高层次的价值就是人的创造力。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4.
在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素质方面,逻辑对于提高其语言表达和语言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认知能力,以及锻造理性思维方式都有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并不是其他学科所能取代的。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逻辑传统的国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日,我们更应当重视逻辑。  相似文献   
305.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凌琪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4):110-111
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与课程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阐述了重新整合、优选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06.
试论高等学校的人才经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经营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为满足人才用户需求而从事的新学科和专业的开发、大学生的培养、收费标准的确定、就业渠道的设计以及就业促进的开展等一系列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过程。高等学校的人才经营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寻找并分析人才经营机会;开发人才经营战略;设计人才经营方案;执行与控制人才经营计划。  相似文献   
307.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针对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高职类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没想:建立多维的学生评价体系与新的师生关系,构建分阶段定目标、按模块分流的培养模式,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专业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08.
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的地学类学科作为切入点,从学科的光辉发展史、学科发展目标应有的宏观定位、带动新的博士学位点建设、优势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的关系以及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性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地学类传统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地学类传统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09.
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美术教育应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通才基础的美术教育专才,其素质教育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人素质、专业素质、现代科学素质及健康素质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310.
IT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T整合于学校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用系统科学理论作指导,构建IT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模型,确保创新人才培养指标、IT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绩效技术等子系统相互联系、协调,构成多维的、非线性有机整体,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