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99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6017篇 |
科学研究 | 231篇 |
各国文化 | 7篇 |
体育 | 403篇 |
综合类 | 447篇 |
文化理论 | 1篇 |
信息传播 | 1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354篇 |
2013年 | 360篇 |
2012年 | 524篇 |
2011年 | 520篇 |
2010年 | 406篇 |
2009年 | 376篇 |
2008年 | 459篇 |
2007年 | 664篇 |
2006年 | 590篇 |
2005年 | 572篇 |
2004年 | 550篇 |
2003年 | 428篇 |
2002年 | 416篇 |
2001年 | 301篇 |
2000年 | 189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刘燕飞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5):11-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实现这一基本治国方略需要相应的全民法律意识。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民众在法律意识现状上呈现出,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仍存在传统社会特征的差异局面。造成城乡居民法律意识差异的原因除了社会构建因素,还包括社会环境因素、法律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文化环境因素。同时,这种差异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冲突的增多、城乡认同的长期对立、法律公正难以实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92.
《红楼梦》中众女儿的形象,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东方女性"之美的闪光点;同时她们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又深受双重人格的困扰。吕启祥先生的论红文章,特别是《〈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一文,从女性的独立人格与主体意识出发,深刻解析了《红楼梦》中"东方女性气质"的多重文化内涵;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红楼女性如何在审美活动与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的命题;阐述了《红楼梦》一书与现代女性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应恢复和确立《红楼梦》在世界女性学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3.
任明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53-60
阮屿的《传奇漫录》是越南小说史上第一部汉文传奇小说集,具有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开启了越南传奇小说创作的高潮。在情节内容、艺术构思和语言等本事方面,《传奇漫录》主要模仿、借鉴了《剪灯新话》,同时也借阮屿非凡的文学才华和超群的艺术想像力进行了创新,在融合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十字架上的神女──《茶花女》悲剧成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筱红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古希伯来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流,他们在不断的冲突融合中形成了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将希伯来文化中的理性人本意识发挥到了极致,宗教人本意识诞生了。这种人本意识与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的世俗人本意识一起,在后世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形象中有众多体现,或浅显或深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仲马笔下的悲剧人物马格丽特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原欲和理性的 巨大作用,来表现人物在摆脱了原始欲望后理性的正确性,进而寻求一条自然欲求和社会道德律令能实现暂时和谐统一的中庸之路。 相似文献
995.
论述“罪”意识在不同历史时代悲剧中的深刻演变: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对生存自由的必然追求就决定了他们反抗命运的“罪恶”;莎士比来时代,悲剧中的人物受到惩罚则是由于他们自身对“善恶”的自由选择;易卜生以来的现代悲剧中的“罪”意识表现出对古希腊悲剧理念的复归与升华。阐释这种历史演变折射出的人类在宇宙中主体地位的变迁。说明悲剧艺术因此具有形而上的生存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超越自我的记录——试论旅美作家少君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美作家少君是一位在互联网上有数百万读者的知名作家,他的散文大致由记人记事,杂感,游记几部分组成,是他生活轨迹的记录;少君的小说摆脱了华文文学中以期艾伤怀与苦苦挣扎为传统情感架构的框架,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地发掘出不平凡的新事物,刻画出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而他早年还是一位热情的诗人,一位抒情持的高手,他的诗作尤其见胜于节奏轻快的语言,他的抒情诗意象清晰,节奏明快,情感纯真,透露出追求丰美人生的执著精神。 相似文献
997.
柴刘锦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6-7
先秦两汉文献中载录了形形色色的侠客义士,在此后的历代史籍中均未有此类人物的记载.自汉以后,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侠客形象,唐代文人更有意识地创作了侠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极富正义感的侠客形象.与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侠客义士相比,唐人侠义小说中的侠客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出身更为多样;更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侠之气;其中出现了众多的侠女形象. 相似文献
998.
我周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种。最广义的教育界定因为不能有效地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而被摈弃。但是最广义的教育界定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以教育意识为核心,最广义的教育过程有四种模式,特点分明。基于教育模式分析,探讨几种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999.
马彦峰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24(7):25-29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1000.
高磊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9,27(4):90-93
中国近代小说理论,是小说理论家借西学东渐之势变革传统文学观念的初步成效,林纾、严复和梁启超等人从情、理、事三个不同方面与西学构成纽带,使得小说开始了近代转型,确立了近代品格,产生巍然可观的理论成果。这一时期的小说理论以开启民智为主导思想,强调小说的政治功用与社会地位,并对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创作手法作了多方面的阐述,成为整个近代文学思想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