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4篇
教育   140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 产学合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可遵循的主导模式。而从现代教育思想与高职教育的普遍趋势看,这种主导模式理应是"双证融通,产学合作"。高职教育要实施这一主导模式,必须抓好六个环节,即构建质量标准、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法、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92.
卢芳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5):38-39,64
时代发展呼唤着高职文科课程的教学改革,逻辑学教改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逻辑学课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阐述了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为高职文科教育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3.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为例,通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标准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以实际案例进一步论述了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4.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培养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对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总结和思考,认为需要从营造学术创新氛围、完善创新制度建设和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三方面开展工作,并针对不足提出了改革思路。可为同类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
风景描写历来是乡土文学艺术魅力的重要构成,乡土散文亦不例外。1980年代以降的乡土散文中的风景描写出现了与1930年代迥乎不同的艺术风貌,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风景"的呈现因"行走"方式而改变,归根结底是因作家的心灵视野与感悟方式而改变;对"风景"的陈述、议论代替了对风景的感觉、体悟,导致了风景描写的理念化;在本质层面上,乡土散文中的风景描写的弱化、异化意味着乡土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变化,乡土风景从散文家的精神同一体异化为了散文家的沉思"对象"。  相似文献   
96.
论题从童年母题的角度切入文本,来研究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独特方式。自然与儿童的物人交感是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童年母题的外在形式,表现了作家的童心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其文学作品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灵动意蕴。  相似文献   
97.
感恩是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被喻为天之骄子的在校大学生群体,感恩缺失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8.
我国工农业关系处于实施大规模"以工哺农"的时期,学界从多个角度围绕"以工哺农"展开讨论:以工哺农的理论有经济控制论、体制改革论、产业互动论和和谐发展论;"以工哺农"的方式有工业企业反哺、制度反哺、财政反哺、要素反哺和综合反哺等。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党和政府更加有效的推进"以工哺农"政策,促进我国工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9.
本文分析了中美教育硕士在人才培养的招生、教学方法、培养方式与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总结了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和社会背景的分析,提出对少数民族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