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066篇
科学研究   12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76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教师及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寻求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案,对促进体育教师身心健康、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及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在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必行,应当把"厚基础、宽口径、提高综合素质、加强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树立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课程观,更新教学观念,注重通才教育,强化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立足本校实际,开设具有师范教育性质、体现学校优势和在社会市场上竞争力强的专业和课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83.
杨霓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2):109-111
高校流通馆员在工作中承受着种种压力, 这些压力对馆员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因而提出了三种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4.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偏离生态环境要求的七个方面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高职教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5.
职业适应是指个体在职业认知和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和智能结构,与某一特定的职业环境进行相互调整,以克服大学毕业生在新的职业活动中出现的人际关系困惑症、自我迷失症、情绪压抑症、厌职情绪症等职业不适应的症状,达到人职匹配与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学生职业认知和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IT专业“S.M.A. R.T”人才培养理念的研究、探索与实践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87.
以431位中国企业家为调查研究对象,实证中国企业家的职业倦怠现状及群体差异,并基于社会责任视角探索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消解前因。CSR1对企业家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人格解体、情绪衰竭、无效能感)都有显著负向影响,CSR2对人格解体有显著负向影响,CSR3对企业家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都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变革型领导会加强CSR1对企业家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以及CSR2对人格解体的消解影响,而交易型领导仅会加强CSR2对人格解体的消解影响,情商会加强CSR1对情绪衰竭、无效能感以及CSR2对人格解体的消解影响。企业家要消解职业倦怠,应主要依赖于CSR1(优势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履行,培养和加强变革型领导风格,提升情商水平。  相似文献   
88.
为了了解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特点,探讨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因子的预测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90项症状量表对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各因子都不同程度影响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社会支持,减少职业倦怠可提高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9.
现如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长久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都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理念。而忽略对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采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来解决我国高职教育的薄弱问题,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和技能。从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0.
年轻、专职、高学历的群体特征及特殊的求职体验造就了辅导员特殊的群体习性,即理想化、高成就动机和强烈的自我证明意识。而辅导员职业场域在高校场域中的边缘位置和场域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多数辅导员既无法凭借本场域的资源向更高权力场域流通,又很难凭借本场域满足自身的习性要求,辅导员职业动力不足恰是上述矛盾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