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3358篇
科学研究   609篇
体育   360篇
综合类   3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34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s (1) whether academic (e.g. math)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self-concept represent two conceptually and empirically distinct psychological constructs when studied within the same domain, (2)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existing between both self-constructs, (3) their antecedents, and (4) their mediating and predictive qualities for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and prior knowledge and outcome variables such as math performance, math interest, and math anxie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math self-efficacy and math self-concept do indeed represent conceptually and empirically different constructs, even when studied within the same domain, (2) students' academic self-concept strongly influences their academic self-efficacy beliefs, (3) academic self-concept is a better predictor (and mediator) for affective–motivational variables, while academic self-efficacy is the better predictor (and mediator) for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se findings underpin the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self-constructs as suggested by Bong and Skaalvik [Bong, M., &; Skaalvik, E.M. (2003).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self-efficacy: How different are they reall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5, 1–40.].  相似文献   
15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洛阳市实验中学推广试行的趣味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趣味性体育活动激发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寻求趣味运动健康持续开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3.
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制度作为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多元利益关系、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上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这一制度自产生时起就不断受到科学技术的挑战。当前,网络环境的形成极大地影响着著作权制度,数字网络技术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合理使用制度亟待人们检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4.
网络论坛是民意表达和形成的发声器,网络精英是民意凝聚和重塑的助推器。大学生是网络利益表达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为了确保互联网这一利益表达平台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网络利益表达行为必须做出规范与引导。本文在对网络利益表达特征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网络利益表达的规范与引导做出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5.
为分析高中生体育兴趣现状,探讨高中生体育兴趣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62.82%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仍有37.18%的高中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男生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2)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较为广泛,主要以竞技性球类运动为主。(3)大部分高中生感兴趣的项目都集中在羽毛球、篮球和跑步上(71.9%);(4)喜欢体育运动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不喜欢运动的高中生,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r=0.123,P=0.000)。  相似文献   
156.
摘要:以体育竞技中的使用兴奋剂行为的刑法规制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域外尤其是德国对兴奋剂的规制演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认为:1)随着兴奋剂使用的泛滥化,国际社会开始出现对体育竞技中使用兴奋剂的行为予以刑事处罚的倾向。2)各国的处罚模式主要有两种,即以欺诈罪来规制使用兴奋剂非法获得经济性利益的行为,以故意伤害罪来保护运动员的身体法益。然而这些传统的规制模式存在零散性、滞后性,且缺乏理论自洽性。3)2015年11月德国制定的《体育反兴奋剂使用法》明确了兴奋剂刑事规制所要保护的法益和目的,体系性地划定了需要刑罚化的兴奋剂使用行为。4)为促使我国未来兴奋剂刑事管控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应当明确刑事立法所保护的法益、反兴奋剂刑事立法的目标以及处罚的具体范围。  相似文献   
157.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导语、课堂提问、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58.
运动员职业声望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运动员职业在辽宁省运动员群体和辽宁省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前人关于职业声望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两套问卷,针对辽宁省运动员群体和辽宁省公众展开调查,所有调查数据输入微机汇总后,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结论:辽宁省运动员对其自身职业的评价高于辽宁省公众对运动员职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知识发现服务中存在的个性化程度不高和推荐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兴趣度量和内容分析的推荐算法。[方法/过程]文章通过特征词分布、LDA主题分布、引文结构网络三个维度构建学术资源模型,并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度量,计算用户对其浏览学术资源的兴趣度,结合学术资源模型构建用户兴趣模型。将用户兴趣模型与学术资源模型匹配,计算其相似度,得到用户对每条学术资源的兴趣值,最后将兴趣值最高的TOP-N学术资源推荐给用户。[结果/结论]通过实验检验算法的有效性和推荐准确率,结果显示,本文从实时动态度量兴趣的角度,提出的推荐算法能较好地预测用户兴趣,推荐效果显著,为实现发现服务精准推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0.
朱瑾 《科教文汇》2011,(23):162-162,170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地引导学生,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教学时要进行情景设置,使其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引出情景之后要对趣味进行点缀,使其体验知识的乐趣。然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主动钻研,深入浅出地品味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