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59篇
教育   6660篇
科学研究   370篇
各国文化   72篇
体育   378篇
综合类   433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8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776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文章首先简引了报载《安徽阜阳旧官场群丑图》与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介绍了毛泽东同志对郭文的高度评价与有关论断.论述了“两个务必”的提出.引用了党中央历届领导对“两个务必”的重要指示;然后,论述了“两个务必”的重大作用及其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系;最后,论述了惩治腐败与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文中还阐述了关注甲申同弘扬民族精神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82.
大学中文系的“文学史”课程的功能包括知识的优化组合,知识人格化、生命化的转换,精神薪火的传递以及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知识学习的重点在于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学会由已知探究未知,学会终身学习。学术训练,归根结底就是求真的科学精神、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也是作风与人格的锻造。中学语文教育与大学中文系的文学课有一个明显的阶段性分工。中学语文“课改”亟需改变“文学审美教育缺席”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983.
外国文学史作为各大高校中文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系统地接触、了解外国文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继续思考和探索的地方。本文结合本课程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本人的教学经验反思,试图对外国文学教学中遇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84.
文体选择不仅是作家艺术特长和喜好的一种表现,也是由时代文化对作家施压所导致。“潜在写作”在文体上显现的边缘化特征,就是作家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政治文化压力下坚持批判现实和个性化表达努力在文学形式上的一种体现,它呼唤一种更加开放的文学史视野对其进行历史的归纳评价。  相似文献   
985.
韩愈的《调张籍》一诗以轻松委婉的形式盛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调侃的大前提下,明确打出了“李杜并重”的大旗;从实践和理论上阐发了“骋思趋奇”的主张;曲折表达了“不平则鸣”的思想,充分展示了一代文坛盟主的艺术才力、论辩风度和人生感遇。  相似文献   
986.
阐述了为官之道 ,具体从淡化“官念”、少说“官话”、遵守“官德”、干出“官绩”4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一个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好官。  相似文献   
987.
文学史的现有状貌,归根结底是由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造成的,论文立足文学史实践,力倡一种复杂性整体思维,来取代目前文学史研究的简单性还原思维,从而,在一种新的历史视野中,建构文学史的新结构、新形态。  相似文献   
988.
21世纪中国史学在史学研究的理论、方法、领域、手段上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高中历史教学应不同程度地体现、反映史学研究多元化的特点,从教育理念、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89.
李建勋与冯道作为五代时期南北仕宦文人的代表,其应对乱世的不同态度典型地体现了仕宦文人对传统儒学的理解与运用。把握这一点,对认识儒学在唐宋之际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0.
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是与唯物史观所关注的都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冯友兰哲学思想可在某些方面补充唯物史观。特别是其境界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唯物史观所不曾提及的精神境界的修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