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见危不救犯罪化是世界各国的立法趋势。目前我国从解释论的角度对真正不作为的义务来源进行扩张、将见危不救纳入犯罪的做法似有不妥。但从法文化的传承性以及刑法保护法益的目的性出发,可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见危不救罪",并在立法论中对其成立范围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72.
见义不为这一社会现象的造成,与3个内在相连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分别是道德成本的高昂、信任的缺失以及共同体教化的缺位。具体地说,道德成本的高昂导致了见义不为现象的发生,信任的缺失则导致了道德成本的高昂,共同体教化的缺位则导致了信任的缺失。见义不为现象的避免,理应从3个方面入手:降低道德成本、促进社会信任、重视共同体的教化。  相似文献   
73.
王惠 《科教文汇》2014,(1):158-159
及物动词宾语隐形结构在传统语法中被认为是一个特例,处在动词研究的边缘地位。构式语法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宾语隐形结构是一个固定存在的构式,其本身含有意义。根据被隐形宾语对语境的依赖性,宾语隐形构式可分为隐含和省略两种。宾语隐含构式独立于语境,而与词汇和语法因素相关;宾语省略构式依赖语境,省略的宾语具有已知性、可恢复性和确指性。根据构式语法中的重要理论“低凸显性原则”分析,两种隐宾结构中及物动词受事论元在失去“焦点”位置时,把原有的“凸显性”转移到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受事论元即可省略。  相似文献   
74.
不作为犯罪可以分为纯正不作为犯罪和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等价性是指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与作为犯罪的等置问题,其判断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实施不作为行为的人必须是具有保证地位的人,也即必须是具有保证义务的人(即具有作为义务的人);二是发生了危害结果,并且该危害结果的发生与行为人的不作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三是实施不作为行为的人在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必须是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  相似文献   
75.
先行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是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之一。先行行为必须是行为人本人实施的,造成特定危险状态的行为。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都可以成立先行行为;先行行为也可以是过失犯罪行为,但不能是故意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6.
林纾与庞德是两位翻译家,他们的翻译都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的翻译均删改了源语作品,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从归化翻译的角度,比较林纾与庞德翻译的背景、过程,分析他们归化翻译的原因、联系与区别,可以指导当下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77.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后发生的问题日益增多,管理者是否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关系到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对安全保障义务予以界定,阐释设置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依据,着重对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消极不作为侵权责任进行分析.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属于消极的不作为,应在合理限度内对该行为进行否定评价,不应让经营管理者因承担责任而经济上遭受重创.过度的否定将使经营管理者的行动自由受到限制,从而加重学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妨碍"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8.
先行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是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之一。先行行为必须是行为人本人实施的,造成特定危险状态的行为。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都可以成立先行行为;先行行为也可以是过失犯罪行为,但不能是故意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9.
若要侵权人承担责任,则因果关系认定是必不可少的。在不作为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认定尤显困难。根据是否有介入因素、介入因素之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存在自然力或第三人行为介入的情形下,不作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二是在自然力介入时,不作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三是在第三人不法行为介入时,不作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其中条件规则、相当因果关系规则、可预见规则、比例因果关系规则、替代原因规则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文学翻译是一种文艺创作活动,在翻译文学文本时既需要传递其信息价值,又要传达其美学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有三大手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增减法、异化法和译者灵感现象。增减法的渊源通过对美学接受论和伊瑟尔阅读理论的论述得以明证,康德提出的人类“共通感”的理论则为异化翻译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提供了支持,而柏拉图和黑格尔的灵感论则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灵感现象相关。通过以上论证,最终说明文学翻译中运用的上述手法和现象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它们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