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426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45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量史实表明 ,由于唐前期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影响 ,从全国范围来看 ,周边地区及南方人口日渐向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集中 ,导致了唐前期全国人口分布重心北移的现象 ,并对唐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农村不断增长的富余劳动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富余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进行转移。我们只有在分析清楚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及农村劳动力市场现状后,才能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务工能力,有组织地进行输出以减小盲目转移。  相似文献   
93.
《孤独的哲学》是一部阐发“向未来移民”的哲学的书。“向未来移民”,就是自觉地与旧的传统决裂,变革自己周围的社会,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改变传统、推陈出新、穿越时间的通道、以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向未来移民”,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4.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社会制度的安排以及传统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等级性、世袭性和功能多元化的特点,同国外的“民事登记”制度相比,我国户籍制度在指导思想,功能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根据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户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5.
民族迁徙是一个古老的人口现象,它常常伴随着民族发展的始终,成为民族史学、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了景颇族历史上的迁徙活动,阐示景颇族社会发展过程中,迁徙对本民族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民族文化形态的影响和作用。试图为新时期研究边疆山地民族的发展探索一些历史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
胶园土中有机质和N、P、K、Ca、Mg以及Cu、Zn、Mo、Cr等元素的丰度值比自然土低。由于橡胶生态系统结构单一,不断地收刈胶乳和清走残落物,使土壤养分收支不平衡,需施肥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97.
19世纪美国的移民运动与20世纪初清政府在内蒙古地区推行的移民实边,起初两者的目标类似、措施雷同。但由于它们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的,且又土地政策取向趋异,其移民运动就呈现出殊异的历史特点,构成了各自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8.
凌家滩文化的主体源于东夷部族的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中的太阳崇拜、鸟崇拜是东夷文化中最为突出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现象;凌家滩人的龟灵崇拜是对大汶口文化中龟灵崇拜的继承与发展;凌家滩遗址中某些器物直接脱胎于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吸纳皖中地区古老的土著文化,同时融合了周边的史前文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从凌家滩文化来看,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东夷族群便已较大规模地迁徙,其中南移至凌家滩的一支成为皖中地区东夷的主要族群。  相似文献   
99.
International student migration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ring the late 1990s China moved from a period of “wealth creation” that benefited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to a period of “wealth concentration” that benefited a minority. 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migration from China to other countries in this process. In particular the authors delineate how different types of capital – the human,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pecifically foreign degrees) – transform into each other. In the process the analysis considers how the conversions among these different types of capital have intensified and have become concentrated in the top stratum of society. The essay links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o general pattern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currently occurring in China. Specifically the discussion brings in a transnational dimension to the examination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相似文献   
100.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state merit-based scholarships individually and simultaneously with prepaid tuition plans influence the interstate migration of college-bound freshmen. State freshman migration percentages were examined over a 10-year period. Results of an interrupted time-series model suggested that students generally respond to merit-based tuition aid in accordance with our initial prediction based on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 choice in attending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 More specifically, many students choose to attend an in-state college in order to be eligible for state merit-based scholarships. Moreover, for home states that adopted both merit-based scholarships and prepaid tuition contracts, student out-migration was further reduced over time.
Ronald H. Heck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