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4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76篇
教育   5871篇
科学研究   931篇
各国文化   67篇
体育   295篇
综合类   411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11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840篇
  2012年   746篇
  2011年   713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636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立足于科技期刊传播能力的重要现实意义,对我国科技期刊在传播能力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在优质稿源获取、传播平台搭建方式、从业者素质以及内容建设等方面上存在问题。结合问题以及培育目标,从论文发表模式、精准传播体系、期刊品牌建设、搭建国际传播平台、提升期刊从业者专业性以及内容优化这6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12.
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老年群体信息传播技术(ICT)使用的学术话语展开框架分析,阐释了框架的建构及其背后的预设。分析发现,既有研究的话语框架倾向于将老年群体的"断连"(disconnect)行为问题化,强调数字融入的积极影响和断开连接的负面影响,并将问题归因为老年群体对技术的恐惧和新媒体素养的匮乏,呼吁通过文化反哺等社会干预策略让老年群体"跑步"进入数字化。本文提出将"断连"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探寻其中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丰富老年群体的信息传播技术使用的面向。此外,置身于无处不在的"连接文化"之中,应当营造一个对老年群体更为友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与语言环境,在公共生活中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  相似文献   
213.
陈友良 《新闻界》2020,(4):76-84
基于新发现的袁昌英《公意之源》,并与陶孟和的书评比较,考察李普曼《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的问题。《舆论》推动了近代西方"public opinion"从哲学论述转向现代性的知识和概念,但其核心概念仍融合了"公共意志"与"公众意见"两方面涵义,作为现代性话语尚具有两歧性。这个特征为五四时期的中国学者提供了"舆论"与"公意"的两条阐释路径。陶孟和用书评形式引介《舆论》,关注其在政治心理学上的创新意义;袁昌英则以近似于政论文的形式,评述李普曼的新舆论观、大众媒介观和政治传播观,实已触及现代传播学的范畴。陶、袁都被李普曼的民主理论修正观点所吸引,对于著名的"李普曼-杜威之辩",也有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不同的评论视角。从话语实践上看,《舆论》参与了一战以后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反省思潮。  相似文献   
214.
215.
通过"国潮"视域下的主流话语意涵与表征分析,指出"国潮"主流话语囊括着鲜明的国家空间场域与当代时间实践,体现着正在孕育的一种新形态文化,即由商业消费文化表征、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内隐、当代年轻时尚风潮及主流媒体形塑的新型国家文化潮流。"国潮"视域下主流话语有其独特的动力空间,"国潮"行动主体具有实践的广泛性和多元的参与性的特征。"国潮"语态体现"国潮"认知和实践者共同的主动行为和态度指向,应积极争取最广泛的"国潮"行动主体,以"流行"为载体,打造"亲民态"和"年轻态"的传播语态;采撷民间网络场域的创新元素,发挥主流话语整合功能,促进"国潮"转型升级;重视"潮际"互动效应,建构人类新文明的文化交流语态。  相似文献   
216.
国际博协2007年的博物馆定义,将教育确定为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将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的对象规定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从这一视角分析,科技藏品/展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自然、科技、历史和文化信息;科技博物馆基于科技藏品/展品的研究、传播与展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以“科学教育”为目标,揭示其中的“非物质科学文化遗产”,即“物”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7.
中外医学期刊《读者来信》栏目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颖  钱寿初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07,19(3):209-211
通过比较部分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读者来信》栏目的现状,分析国内期刊读者来信较少的原因.强调国内医学期刊应重视《读者来信》栏目,并针对当前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18.
王妍  梁国伟 《新闻界》2007,2(3):31-33
"意境"与"灵境"分属艺术与技术两个不同领域,这两种由不同传播交流媒介和方式所产生的精神活动,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同一性."意境"是艺术创作和接受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所创造出来的精神的传播交流场域;而"灵境",不仅是人类与当代特定的技术设备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交流活动的场域,而且是一种身体实践活动的场域.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灵境"是一种比"意境"更具象、更实际、由身体直接触发、感官直接接受的生存实践活动."意境"与"灵境"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本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媒介形态和媒介方式的表征.  相似文献   
219.
陈晓波 《新闻界》2007,(3):83-84
关于电视传播中技术因素与艺术因素孰轻孰重的问题,电视界长期存在着论争.论争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主导派",另一类是"技术主导派".要正确地认识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不能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现代艺术的潮流是技术与艺术的合一.作者单位陈晓波,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编辑.  相似文献   
220.
叶蕾  祁林 《新闻界》2007,(3):10-11
2007年5月19日至20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新闻传播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新闻学著名学者方汉奇、丁淦林等人做了主题发言,对新闻学的学科建设、新闻史研究的思维转变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随后,各分会场的代表就当前新闻传播学的诸多热点问题展开了探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