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889篇
科学研究   112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60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01.
立足于出土文献流传视角,楚竹书传承字新见本义可分为二类:战国前各类文献皆未见的新出本义和战国前传世文献已见的准新出本义。这些本义数量少,使用频率低。战国前出土文献的局部面世和文献内容的字义选择,造成了这种本义呈现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02.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走向,英语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只有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对于有声的语言环境,能够在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是最理想的选择,因此原版英文电影成为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之一.英语课堂教学要以原版英文电影为切入点,结合TARGETT理论,充分激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3.
同治年间修撰的《六安州志》保存了一批古代六安州的珍贵文学资料,这些资料描绘出六安州I文学写作地图的轮廓,具有潜在的文学史意义,即它以原生态、隐性书写形式,描绘了文学史多层架构的空间图谱。  相似文献   
104.
当前我国高校文学理论教学面临着重重困境,理论原典阅读的长期缺席,是文学理论教学的致命伤.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就亟需回归原典阅读之路,在回归原典阅读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宏观性原则、适当性原则、连续性原则以及实践性原则,才能够真正破解目前文学理论教学所处的困局.  相似文献   
105.
Ta2O5是一种在薄膜材料中具有重要用途的晶体材料。采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分别计算了本征态Tazos晶体以及存在0空位(Vo)、Ta空位(VTa)、0反替位Ta(Ota)和O间隙(Oi)本征缺陷时Ta2O5晶体的态密度和能带结构,得到了不同的带隙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该结果表明0反替位Ta(OTa)缺陷存在时对Tazos晶体能带结构的带隙值影响最大,其次是O空位(Vo)。  相似文献   
106.
杜道坚认为历来为<老子>作注的人,皆没有探索到老子著书的本意,他作<原旨>一书提出,<道德经>实际上是一部与世事密切相关的资治书.他从治道,无为,民本,政务,刑法,教育,兵事,外交等方面,发隐抉微,论述了如何治理国家的大义.这是老学史上的一大突破,有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7.
乐府诗本事往往是某些特定情感或具体名物的典型代表,故而逐渐成为文人诗歌创作过程中喜用的典故。就其技巧而言,文人要么通过曲名影射或始辞化用乐曲本事,要么对乐曲本事进行含蓄隐晦的间接使用。就其意义而言,本事之典的使用一是深化了诗歌表现主题,二是在物态摹写过程中往往能将物赋以人性色彩。  相似文献   
108.
译者两难     
译者的两难处境是翻译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本文从文本和句子两个层面着手,以中国两位著名的翻译家(鲁迅和林纾)的翻译为例,讨论译者的两难处境形成的原因,并借用孙致礼的观点,给出解决这两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时下,将“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正在成为一股热潮,但是观众对改编后的电视剧的反映却并不理想。“红色经典”改编遇到困境的原因在于几个基本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其一,什么是“红色经典”?其二,“红色经典”为什么能够重新“热”起来?其三,“红色经典”在改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尊重原著?  相似文献   
110.
本从自然精神的角度,论述了五代两宋山水画家在传承中创造山水画程式的原创过程。阐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从精神理念的高度深入大自然“探道求法”的创作状态,从宏观的层面揭示画家“以法致道”,“因心造境”的思辩内省的人艺术境界,从而完成人与自然交流、沟通、对话中“画法完备”的艺术原创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