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775篇
科学研究   419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兼语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对它的研究,早在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就已开始了,而且主要涉及到兼语句的结构特点及扩缩存废问题。本着重从兼语句的结构特征、语义特征与其他句式结构的比较中区别出这一句式的特征来。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是我国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就产业属性而言,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系列中的一种产业,具有产业发展的共性;同时文化产业又属于精神生产范畴,遵循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的生产规律;文化产业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三种属性使得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特殊产业。只有既考虑其一般性,又尊重其特殊性,才能制定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3.
华(品山)诗歌自然淡雅,浪漫洒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评述华诗歌的巨大成就、成功原因和<离垢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当代齐鲁地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文化品牌建设应积极顺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潮流,实现从单纯依赖物质、地理、名胜、生物资源的传统文化产业模式向偏重精神资源开发、文化创意、高科技的数字化文化创意产业模式转变。目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等因素正制约着山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所以,山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文化自身的瓶颈问题,而充分利用网络传媒技术加大地域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开发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屯难之世,礼恭恩施,招贤纳才,求得阳唱阴和是保全自身继而畅通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成绩斐然 ,尤其是实行村民自治十余年来更是举世瞩目。受现阶段物质、体制、社会文化、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素质等因素制约 ,乡村民主政治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进一步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发展 ,亟待创新机制 ,实现农村基层民主与基层政权建设良性互动。当前主要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依法整合乡村关系 ,调整乡村权力结构 ;二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改善乡村治理格局 ;三是扩大村民政治参与 ,构建乡镇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知识是复杂而深奥的,了解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有关知识,分清初中课本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对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及其今后的学习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基本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这一理论对我国自主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控和他控问题,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自主学习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证明,培养基含水量70%有利于提高菌丝的抗杂能力,有利于提高生物转化率,且胞外PH值下降最迅速。培养基含水量在75%以下时,含水量越高出菇潮次越多。培养基含水量过高过低是影响杂菌污染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实际生产中培养基含水量在65%-75%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d test an evolutionary model of stylistic innovation, that is the change in the aesthetic and symbolic elements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Style is an increasingly relevant phenomenon in many industries and our goal is to develop a model of how styles get introduced and adopted. We build on existent literature on technological change to frame the dynamics of how style changes across time. In the model we propose, companies face periods of ferment with relevant stylistic variations and periods of convergence on a single trend—that is the stylistic convergent design versus the technologic dominant design. We identify the drivers of convergence in stylistic innovation. We test the model with a longitudinal empirical study (1984-2002) in the fine fashion industry, explaining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a stylistic and a technological evolutionary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