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2022篇
科学研究   18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35篇
综合类   12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认知机制谈高级阶段的快速阅读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阅读的认知机制理论为依据,讨论对外汉语教学高级阶段的快速阅读训练,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2.
音乐是一种能使人心旷神怡的艺术,能陶冶人的心灵,能使人的想象力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无限的思想空间,使人的思维充分得到延伸,也能使人的精神迸发出火花!历来音乐家都有着无比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创造出丰富的人类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3.
道德观念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日道德观非常相似,都重名异誉为耻,但其行为方式的体现却有所不同,中国人表现为一种自律性,而日本却倾向于他律性。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现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4.
侧重于从理论上进行认识探讨国家级贫困县社会不和谐现状、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并使人们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5.
认识对象论     
刘秀萍 《教学与研究》2006,42(10):89-94
在由认识主体、认识中介和认识对象组成的认识结构系统中,目前认识论研究中对认识对象的探讨显得非常滞后。然而,随着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纳入实践活动和认识视野中的对象更加繁杂多样、变化多端,亟待从理论层次上予以抽象、分类和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提供了解决认识对象论的前提和思路,本文以此为根据分析了认识对象的类型,概述了认识对象的特征和功能,初步勾勒出认识对象论研究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36.
37.
“以德治校”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理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要搞好学校管理 ,领导要以德施政 ,为人典范 ;教师要以德施教 ,为人师表 ;学生要以德治学 ,为人正直 ,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8.
语言主体认知机制的局限性决定了模糊概念的客观存在性。受所指概念模糊性的影响,原语模糊词与其译语对应体(精确词或模糊词)无法实现完全对应的转换关系。双语所指概念应用区域不能完全重舍是造成模糊词语际转换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G.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研究也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方向开始向认知语言学方向转变。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而是将隐喻现象提升到思维方式的高度。这些认识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跨学科研究。文章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隐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0.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interhemispheric transfer in numerical develop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developing knowledge of numbers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ir white matter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erebral hemispheres (the corpus callosum). We use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tractography analyses to test the link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pus callosum and performance on symbolic and non-symbolic numerical judgment tasks. We were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the interhemispheric connections of parietal cortex in 6-year-old children, because regions of parietal cortex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skills by several prior studies. Our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 in the fibers of the corpus callosum connecting the left and right parietal lobes. Importantly, thes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were predictiv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children in performance on numerical judgment tasks: children with poor numerical performance relative to their peers exhibited reduced white matter coherence in the fibers passing through the isthmus of the corpus callosum, which connects the parietal hemisphe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