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3271篇
科学研究   195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523篇
信息传播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内容丰富、学理性强。如何使学生真正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价值、意义,使他们正确运用比较文学原理、方法,深入开展文学研究,四个关键词至关重要,即:比较;影响;可比性;变异性。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关键词的含义,切实掌握了关键词的运用,比较文学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52.
针对500万词级《现代蒙古语文数据库》中出现的同形异音词,我们选取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40个词,根据它们在100万词级《现代蒙古语文数据库》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情况,给出了读音识别条件。对122个文件进行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自动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9.01%。  相似文献   
53.
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同学们在语用方面的得与失,推而广之,指出语言失败的几个主要原因及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在,建设性地提出情景法这一生动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54.
从对英语单词、短语的理解入手,就《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英文对照本)中文译文中出现的对英语单词、短语意思的误解而导致的误译情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55.
本文就<世说新语>中"忧""勃""至""故作"句读和"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沈剑知等认为惑溺3刘注"忧爱"之"忧"当作"抚",笔者不同意,笔者认为"忧"有"爱"义.关于文学53条"勃",方一新认为义为"言辞精彩纷呈",本文举例证成其观点.有学者认为简傲4条"故作"应属下连续,笔者认为当从余嘉锡等属上,并认为此系"文中自注"或刘注阑入正文所致.有学者认为德行47条"思至"为动补结构,笔者认为不对,"至"作为修饰性词语,一般置于形容词之后,而非名词之后.关于方正58条"兵",笔者认为系詈语,并从历史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6.
那一天     
When 1,000 words is worth a picture (or story) Every dog has his day.And evidently, so does every minuscule detail of modern society, including the cliché.Not to beat around the bush about it; we’ll just come right out and tell you that, as hard as this fact may be to swallow, today is National Cliché Day.  相似文献   
57.
语言中方位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对某一具体的空间关系,汉英语中的表达形式可能互有异同,这体现了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认识上的差异.本文对方位词"上下"在汉英语中表达法的某些典型异同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8.
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的出现对网格服务发现提出了挑战,UDDI上基于关键词和简单分类的服务发现机制已经不能很好满足需要.本文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服务质量的网格服务发现机制,引入服务质量相似度的概念,为网格服务发现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色彩学将人们通常看到的各种物体的色彩称为“物体色”。当人们将形成“物体色”的要素之一:“物体本身”作为命名色彩的根据时,便产生了我们所谓的“物色词”。在动态的言语活动中,为了快捷而又准确地创造出符合语境的言语色彩词,不同的言语主体往往会不约而同地采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说明方法,从而使具有不同色彩特征的客观事物成为了言语主体说明某种特定色彩的最直观、最便捷、最形象的工具,最终使“物色词”成为色彩词随机造词活动中最常见的“产品”。  相似文献   
60.
在大学阶段应培养学生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文章,深入体会其中的乐趣和妙处.这样不仅让学生从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句法学习中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引人入胜,增加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