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8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695篇 |
科学研究 | 101篇 |
各国文化 | 1篇 |
体育 | 22篇 |
综合类 | 33篇 |
信息传播 | 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This meta-analysis is designed to test the immigrant paradox hypothesis, which argues that first-generation immigrant students tend to outperform their more acculturated peers. We aim to unpack the complex relation between accultura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mong immigrant-origin students with attention to methodological and demographic moderators. The review includes 79 independent samples generated from 54 studies, representing 89,827 students (M = 646.24, SD = 862.93) with a mean age of 13.26 (SD = 5.16). We found an overall main effect of 0.04, (p < .001), suggesting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ccultura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However, given the significant variation among studies, focused moderator analyses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critical methodological (e.g., type of acculturation measure used, type of academic indicator used, and type of publication) and demographic (e.g., developmental stage, race/ethnicity, urbanicity) factors that mode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acculturation and school achieveme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opposite of the immigrant paradox, that is second-generation (or more acculturated) students seem to perform better than their first-generation (or less acculturated) peers. Moderation analysis, however, revealed that acculturation seems to have no effect on grades, while having a positive effect on test scores. Finally, we found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accultura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studies conducted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ut not for young adults. 相似文献
842.
任晓兵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6):110-112,129
魏微的小说以温和的叙事苦心经营生命历程、执著揭示生存困境,是对欲望时代生命存在本质的沉思与理解,也是对欲望时代生存方式的质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魏微的部分小说纳入存在主义的广义范畴。本文试论魏微富有誉声的三篇短篇小说:《父亲.来访》、《化妆》、《异乡,》以此为例看魏微小说对悖谬生存的描述,揭示作家创作的现实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43.
冯永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7):25-31
股东会、董事会同以经理为首的管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命脉。不过,无论是在一元制治理模式还是二元制治理结构中,均存在制衡失调的现象。为了衡平彼此之间的权利,独立董事制度便被引入公司治理框架之中。鉴于独立董事在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所遭遇之"一股独大"难题上的收效甚微,我们不应该再仅仅局限于独立董事制度自身的完善,而应在对不同治理框架进行追本溯源的基础上实现对现有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844.
钱广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4):373-378
《韩非子.难一》描述的自相矛盾是逻辑悖论矛盾,将其用作对立统一意义上的矛盾是误用,这导致逻辑悖论矛盾在唯物辩证法中的缺位。误用和缺位的语言学方面的原因是将德语、俄语中的对立统一等同于矛盾,中国本土文化方面的原因是崇尚和谐的传统理念使得自相矛盾——逻辑悖论矛盾思想未入哲学和道德文化的主流,唯物辩证法泊来中国时只能以自相矛盾的语形来表达矛盾,而不能接受自相矛盾的语义。自相矛盾作为一种逻辑悖论矛盾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将其引进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使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和自相矛盾的双层含义,赢得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45.
楼益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43-47
文章旨在分析商务汉语的语用现象,及商务汉语语言交际中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从语用、语体的角度探讨商务汉语教学策略,以提高汉语言习得者的商务汉语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46.
毕耕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1):68-71
悖论通常是指条件与结论相互违背的命题和推论。由于近 2 0年来国产电影广泛地使用外语对白 ,从而导致了创作的真实与接受的真实的背离与矛盾 ,亦即关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悖论。这个悖论产生的根本原因 ,就是当前一些导演们只注重创作的真实 ,而忽视接受的真实的结果。本文就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847.
David Myers 《体育哲学杂志》2013,40(1):155-168
Here I examine Bernard Suits’s definition of games and explain why that definition is in need of reference to representation or, put more generally, to semiosis. And, once admitting the necessity of the representational in games, Suits’s definition must also then admit the essential paradoxy of games. 相似文献
848.
849.
程万里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4):33-34
中学语文文言文部分,有很多关于中国古代辩术的记载.作者结合几篇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对中学文言文中的逻辑学知识进行简括地分析. 相似文献
850.
梁双凤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9(3):50-53
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已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38个实验区开始试行,合情推理首次进入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培养目标中,有必要对合情推理做全方位的探索。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它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合情推理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观察为基础,联想为桥梁,想象为动力,创新为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