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7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1551篇 |
科学研究 | 98篇 |
各国文化 | 3篇 |
体育 | 182篇 |
综合类 | 157篇 |
文化理论 | 2篇 |
信息传播 | 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11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79篇 |
2005年 | 133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陆栋梁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4-7
灌阳县丧葬仪式中的大歌,虽然在庄严神圣的仪式中演唱,但却讲人事,唱人情;不讲鬼怪,不唱神仙。大歌所表现的内容、演唱和欣赏大歌的人以及大歌的效果,都是在世俗的境域内,大歌具有浓厚的世俗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伦敦奥运会的中外男篮主力组织后卫的传球技术运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组织后卫在传球方式上运用的次数与国外组织后卫有明显的差距;在传球状态上,移动传球次数和跳起传球次数上均落后于国外组织后卫,两者有一定的差距;在传球路线上,直线传球次数落后于国外组织后卫,两者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组织后卫在解围性传球次数、攻击性传球次数和助攻次数上均落后于国外组织后卫,但中国组织后卫传球失误较少。 相似文献
13.
运动竞赛中过度紧张的情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动竞赛中情绪过度紧张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体育界研究的重点。文章阐述了过度紧张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体验"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学必须把学生看作生命体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从经验积累上升为学生的生命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悦,使主体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的追求,培养人不断地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因为,人在生命过程中意识着、体验着自己生命的意义、目的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只要有爱心、动真情、有细心、严要求,把它们化为行动,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师生达到性格、心灵的相通,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 相似文献
16.
高晓春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19(3):46-47
王维山水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发展的高峰,他的山水田园诗特别富有画意,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浓郁的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 相似文献
17.
郭万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1):7-9
孙诒让《与王子壮论假借书》一文涉及假借产生的原因、运行机制以及假借的效能。假借的"依声托事"说明汉字不仅仅是表义的,也可以作为记音符号。假借、通假现象的存在说明汉字本身的记音符号功能,"以音记词"和"以形记词"共同承担汉语语言的记录职责。 相似文献
18.
吴克峰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3):80-83
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绘画美,他所说的这种绘画美主要是西方画中的色彩,是指诗人对色彩的高度敏感,这种色彩的把握,突破了一般绘画意义的视觉效果的局限,而被人格的精神和情感,成为诗人的感情与意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李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4,19
艺术创作超越不了物与情的关系,感物兴情是一个方面,托物寓情则是另一个方面。托物寓情以比为中心,其实质是由心至物,以物比心。比是一种发散式的思维方式,其展示的是心的主导性,心为情动,情决定对物的去取。比在通常的思维情况下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其它的思维方式多元共生的。它必须与兴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托物寓情。就比而言,其有实比和虚比之别。实比是表,虚比是里;实比是理智,虚比是直观;实比是物,虚比是情;实比是狭义的修辞手段,虚比是典型的思维方式。它们始终是一体化的,共同承担着托物寓情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沈慧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40-46
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目标,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影响公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目前中国的现实而论,由于传统观念、现实利益以及操作便利等方面原因,人情在实践中已成为社会公正的严重障碍.因此,有必要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努力探寻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