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4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西方社会实行个人本位主义,中国传统社会则奉行家族本位主义,这是中西社会在立国基础上的重大差别。辛亥革命之后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运用西方以个人本位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的家族本位观念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是,中国现代的个人主义仍然是脆弱的,具有鲜明的群体性。  相似文献   
92.
法国在经受轰轰烈烈大革命洗礼时,家庭也受到政治的冲击。在旧体制的家长制家庭中,父权和夫权十分强大,大革命使得父权处于崩溃的边缘,夫权受到巨大的冲击。大革命时期对父权和夫权的改造,是法国人民的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93.
中国的宗法体制强调男权的权威性,对中国的女性和儿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五四运动后,随着社会革命和思想革命的爆发,很多女作家响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将目光投向与她们有着相似命运的儿童身上,尊重儿童,否定传统宗法制度。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社会,儿童天真、善良、纯洁的本性更显得弥足珍贵,作家们也试图在儿童身上寻找自己精神的寄托。  相似文献   
94.
《周易·归妹》六三爻辞反映的帝乙之女嫁周后大归的原因是"未婚先孕",即嫁前怀孕未能通过三个月庙见期的检验就被周休弃返回娘家。根据有二:一是《归妹》上六爻辞所反映的三月庙见婚礼及其检验贞洁的性质和作用;二是周族宗法组织的客观要求以及商族婚前两性关系的自由和混乱。  相似文献   
95.
重构黑人女性的自我--解读《紫色》文本的"互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紫色》中文本的“互文性”现象研究,探索黑人女性在各个时期所受到的来自父权制社会的性压抑和身体摧残,从而唤醒女性沉寂的性灵,使她们从失语的“物体”变成宣叙的“主体”,进而解放她们的身体,让她们获得应有的名分,最终实现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96.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这部伟大悲剧中,刻画了一个父权与夫权的社会,把女人的欲望描写为社会腐朽和罪恶的根源,揭示出男人和女人之间在权力上的根本对立与冲突。  相似文献   
97.
张爱玲小说多以没落的旧式家庭为背景 ,描绘人物的生活命运。其没落表征 ,一是“无父文本”的家庭成员结构 ,二是“丑恶父亲”的形象定位 ,归结为“父权”溃败的封建宗法制度破灭。但是 ,生活在旧式家族的人们 ,仍然难以冲决封建宗法制度的精神网络。等级观念、伦理观念在精神上严重控制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使之很难真正改变自己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98.
谯国龙亢桓氏与庐江灊县何氏是东晋时期的两大侨姓士族,但桓氏大起大落,何氏则绵延不绝。造成他们兴衰历程迥异的原因,可以从两家的家族根基、文化背景、政治态度几个方面来探讨。对比考察两家的兴衰之迹,以有助于对东晋士族政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
西汉元帝时期由于儒学复古思潮的推动,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庙制争议。其宗庙制度的确立经过了元、成、哀、平四个时期。其间,诸多因素纠缠在一起,理论的制约,现实的需要使庙议在夹缝中进行,显示了新政权对旧制度改造磨合的艰辛,庙议的结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绵延数千年的正宗大教,称之为宗法性传统宗教,它起源于原始宗教,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完善于隋唐,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帝制垮台为止,其间从未中断。既要看到它的负面作用,也要注意到它的积极影响。它与今天人们的信仰能否及如何相结合,是应当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