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987篇
科学研究   105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8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英语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我国存在的三种阅读教学模式中,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训练来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62.
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在男权中心的社会中遭遇"话语霸权".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后殖民文化"的提出,提醒人们关注西方的"文化霸权"和东方文化后殖民化的"受虐"."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是性别问题与民族问题在不经意之间所产生的异质同构的关系.本文以中国女性导演和中国电影作为平行切入点,既审视既往中国电影和文化中的性别书写,也关注中国电影的文化走向,认为处于双重焦虑下的中国女性与中国电影应主动走出"目光的樊篱",使女性拥有话语的权力、中国电影重新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63.
华盛顿·欧文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1999年,好莱坞导演蒂姆·伯顿将欧文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睡谷传说》改变成电影《断头谷》,但这部改编作品被评论为“与原作毫无共同之处”。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解读,从而得出结论虽然两部艺术作品看似极为不同,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却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男权意识和男性话语在艺术作品中的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964.
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的历史话语的分析,旨在说明历史话语只是历史学家虚构的"语言建构物",进而本质上等同于文学话语,从而否定了传统的历史实在论,为当前的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965.
纯理功能语法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表示功能意义的三个纯理功能组成:人际功能、经验功能和语篇功能。本文以《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五课课文“THE PROFESOR AND YO-YO”前两段为语料探讨了纯理功能语法在英语精读中的分析力。其目的是为了表明对英语教材进行语篇分析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语篇结构,准确判断语篇体载;而且还展示了功能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66.
建国后“十七年”的红色文艺作品在发表后不久,大多有着修改后再版的经历。这些修改本现象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史信息,修改苯与初版本之间所存在的裂隙,成为沉淀特定历史时期文艺活动信息的场域与符码。以《青春之歌》的修改来看,其初版本与再版本在内容上有诸多不协调之处,再版本中的林道静已偏离了作家的写作初衰与原有的形象发展轨道,这一修改反映了作品写作年代的国家意识形态话语对作家个人话语的制约与修正。  相似文献   
967.
文学理论的阐释功能以及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的阐释力是引发当今中国学界思考最多的问题域,因此中国当代文论自身的话语建构也可在阐释的命题下寻找出路。在认识到西方文论具有局域性的前提下,对西方文论在中国的研究史及其作为阐释工具在中国的批评实践史进行梳理,是发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生长点、实现本土理论的原创性知识生产、并最终向文化自信目标迈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68.
The paper proposes a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based on a pluralistic, concerted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ctivities that take place in and through speech interactions. The framework has a general scope, applying to any collective activity taking form through language interactions. It contributes to a full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activ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phenomena observed. The framework fits a constructivist and interactionist paradigm. It allows an approach to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e activity: communicational, functional, discursive and interlocutory. The theories, models, concepts and methods chosen to address each of the dimensions are presented. From the study of a collaborative philosophical inquiry produced in the first year of a French primary school, we illustrate the use of the framework and show how it can be enrich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activity studied and researchers’ aims.  相似文献   
969.
《论语》和《孟子》排比问的语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比问是问句的排比,《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颇具语用价值。《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孟子》排比问表示疑问的话语标记比《论语》的要繁丰一些,《孟子》排比问的语用价值主要诉诸"辩"体现出来,而《论语》排比问的语用价值则主要通过"辨"实现。  相似文献   
970.
通过对三个文本的叙事话语分析,试图辨析20世纪文学与历史的复杂缠绕,以期寻找文学话语中的历史叙事。本文认为,20世纪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了启蒙话语、革命话语和市民话语的历史建构,并以其特有的美学光辉,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穿透了历史、超越了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